爆款基金不断 三大特征明显
■ 本报记者 廖小涛
今年以来,基金募集市场十分景气,尽管有疫情影响,但丝毫不影响广大基民对基金认购的热情,尤其是历史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在叠加渠道的成功营销、推波助澜后,爆款基金可谓基金前浪推后浪,一浪高于一浪。尤其是进入5-6月后,火爆程度可谓再上台阶。《金融投资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6月15日,今年以来新发基金共募集1.4万亿元,单只基金平均14亿元,而爆款基金若以初始募集规模超过100亿元计算的话,近期新发基金初期募集规模已从年初的100亿元直接跳升至300亿元上。继6月12日南方成长先锋以321亿元的年内最高募集规模成立后,在6月15日,易方达旗下知名基金经理张坤新产品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开始发行。截至当天中午,该基金发行认购规模超180亿元。
多维度培育爆款
2020年以来,爆款基金体现出几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中大型基金公司为主,渠道优势、口碑优势已然成为显著的护城河。南方、易方达、广发、汇添富都是具有这样优势的基金公司,也是最容易出爆款的基金公司。
第二,基金公司普遍在推自己的王牌基金经理,利用明星基金造势,如刘格菘、易方达优质企业的张坤、南方成长先锋的茅炜。
第三,迎合热点。今年以来成立的几类基金,混合基金主要还是侧重选股,尤其是成长股的优选。这类基金经理如南方精选的茅炜,号称成长股的捕手。还有芯片ETF、科技ETF作为去年的热点概念,由于2020年以来业绩不错,所以这样的概念很容易调动认购情绪,买新的理由具有一种预期可实现的魔力,爆款也就在所难免。
渠道优势为王
随着基金管理人牌照放开,公募基金渠道资源竞争十分激烈,但是销售渠道并未扩展,尽管不断增加基金代销机构,如券商、直销、三方迅速发展,但是仍旧只占到基金销售的极小比例。基金销售渠道的集中度从2003年95%的集中度,降低到 2018 年 61.5%的集中度(2019年基金年鉴)。
面对僧(基金公司)多肉(渠道)少局面,银行等强势渠道纷纷设立白名单制度,而这其中排名前50%的基金公司就是重点的影响渠道。在基金销售的多种渠道中,银行一直都是主力,银行基金销售占据79%以上销售额,券商仅占到13%,基金直销更少,仅占7.5%。
从今年以来的基金销售来看,最卖力的仍是银行,丰厚的尾佣,低迷的利率,信贷业务的不景气,激励客户经理卖力销售基金。
资管能力是关键
俗话说,是马是骡子遛遛才行。爆款基金能否获得持续的收益,才是初期募集规模能够持续的关键竞争力。对于投资人而言,规模和你的投资是没有太直接的关系的,选择基金仍旧看重的是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
爆款基金是基金公司、银行营销的成功,而基金投资结果在未来的一年甚至几年内获得持续的超额收益能力,才能体现基金经理和基金管理人的能耐和成功,规模最多只是影响基金经理操作的一个重要参数而已。
有市场人士以100亿规模作为一个爆款新发基金的标准,回顾历史上出现的爆款基金成立至今的收益率,以及最新的规模情况,结果令人惊讶。
第一,市场曾经追捧的基金真正不经历规模缩水,甚至规模扩张的基金是极少数。其中以混合型、股票型基金的规模缩水最为惊人,仅有15%的爆款基金获得规模的续增,而这些基金中实现正收益的概率高达78%。基金赚钱了,很多人赎回了。
第二,债券基金爆款留存率高于股票和货币基金,而实现收益能力是重要的原因。所以,债券基金爆款持续获益能力是最强的。从爆款的债券基金来看,一些基金确实是债券投资能力的优秀选手,比如易方达稳健收益、工银红利债券基金。
理性对待爆款基金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在爆款基金不断涌现的同时,市场人士也提醒投资者理性对待爆款基金,其理由有三:
第一,爆款并不是基金投资能力竞争的结果,因此爆款不代表爆赚。
第二,爆款的债券比爆款的股票、混合基金更具有竞争力,这是一个简单直接的规律结果。内在原因在于债券市场长期是牛市,规模反而是投资获胜的一个优势条件,规模大可以获得更具竞争力的债券投资标的,长期收益更稳健。
第三,爆款并不是购买基金的唯一标尺,也不是关键标尺。
新闻推荐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运行5月份延续回暖态势,积极因素逐步增多,增长动能加速集聚。在全球经济遭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