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当前全球化产业链所受冲击是短期的

大众日报 2020-06-13 09:53 大字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 刘军红

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近7个月,其“震中”滚动游走,快速传染,广泛波及,给人类社会造成惨重伤害,对世界经济构成剧烈冲击,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断裂、破损,企业投资经营活动遭受沉重打击,国际力量重组、全球秩序重建。

今后中国企业如何将自身命运与全球化命运联系起来,维系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与供应链的完整性,将直接决定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地位与前途。

疫情之下

总需求与总供给瞬间蒸发

此轮疫情的第一特点是,其产生、传染、扩展、变异、壮大、伤害,不以民族、国界、乃至意识形态划线,全面无差别地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堪称“人类的共同敌人”。

这体现了非传统安全的属性,是典型的非传统威胁,因此,要战胜它就必须用非传统安全方式方法,动用非常规的思维,搞全球一致的无差别抗疫行动。首要任务就是果断地阻断病毒传染路径,限制人与人接触,由此,不可避免地使正常的生产、生活及经济活动被暂停。顷刻间,贸易停摆,“地球打烊”。世界经济断崖式下沉,供给与需求同时塌方。

美国疫情最严峻的头10周,人们排着长队申请失业保险,总数猛增4000余万件,仅4月减少的非农就业者即超过2000万人,历史罕见,失业率升至两位数。注重就业和物价的美联储顿感金融政策轻薄如纸,重新启动量宽政策。

但此次疫情危机与以往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完全不同,既不是简单的需求不足,生产过剩,也不是供给不足、恶性通胀型的滞涨危机,而是,因为人的活动突然静止了,导致总需求和总供给瞬间蒸发了。

尽管美欧日各家央行集体行动扩张货币供应,甚至直接为政府买单,承接国债,搞公债货币化,替政府“筹集战费”,各家政府也是丢掉所有约束,放开手脚,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手段,但经济依旧如自由落体一样下滑。美国国会预算局预测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将直降39%,日欧也预测将出现20%左右的下滑,全年负增长已没有悬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修了今年经济预测值至-3%,世界银行更是将预测值降至-5.2%。世界经济的跌幅大幅超过2008年雷曼冲击之后。

美国全球大放水

浸泡世界各家良田

疫情下世界经济的第二个特点是,国际价格体系受到直接冲击,神经失调。“金、股、汇、粮、油、矿”行情剧震,原油期货价格(WTI)一度跌入负值区。多种货币贬值,加重美元债务膨胀,新兴市场资金外流,全球债权债务平衡摇摇欲坠。

这给全球提出了一个严峻的债务问题。这既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旧债,也是美国挑起贸易战的“新战费”。

美国为走出金融危机泥潭实施空前规模的非传统金融政策手段,全球大放水,浸泡世界各家良田,在全球范围形成空前的美元债务。

这个美元债务既有企业债务,也有政府债务,侵蚀世界经济的体质。截至2019年底,仅美国企业债务就高达16万亿美元;新兴经济体的可查美元债务达3.4万亿美元。随着美国经济创造所谓历史最长的扩张期,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升至冷战结束以来历史性高位,加重了新兴国美元债务的偿还成本,也加重了市场融资美元的成本。尤其不能忽视的是美元升值导致原油、铁矿石等资源能源价格下降,加重资源国、产油国财政负担,使得美元债务雪上加霜。疫情加剧了美元债务危机。目前已有多家新兴国事实上陷入违约状态,其潜在危机必将对全球金融体系构成难以估量的威胁。这是新冠疫情危机带来的最难以估量的险恶局面。

美国所作所为

割裂自由竞争的全球化

疫情下世界经济的第三个特点是,各国政府积极采取“战时性政策”,甚至倒逼战略产业、医疗物资产业退守国内,使“企业间的全球竞争”让位于“国家竞争”,“全球产业链”收缩,转为“地区产业链”重构,发达国家央行充当抗疫先锋,“筹集战费”,实施“公债货币化”。

与此相伴,疫情下全球化事实上呛水熄火。美国大搞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对包括中国在内的部分国家恣意设置高关税、利用外资审查排斥竞争对手,甚至乱搞“敌对性经济安全”手法,封杀竞争对手,不惜牵连第三方责任,从资本、技术、标准上大行单边主义,使全球化命运多舛,海外投资环境骤然恶化。

由此,疫情加速国际力量格局重构,多极化加速蜕变,其结果很有可能出现“发达与发展脱钩”“产业与市场脱节”“全球化倒行逆施”。走出去企业的海外投资遭遇“冰塞川、雪满山”的险境,海外利益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

中国企业在海外仍有发展空间

中国产品仍有比较优势

全球化受到巨大冲击,不等于走出去企业陷入被动的宿命怪圈,中国企业在海外仍有发展空间,中国产品仍有比较优势。

一方面,中国经历了全球最漫长抗疫伟大工程,疫情不绝,抗疫不止。中国企业必将积累最有效的应对疫情及疫后投资经营管理方法与策略。另一方面,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抗疫活动,维护以世卫组织为中心的全球抗疫体系。“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与全球治理一脉相承,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堪称中国对国际秩序建设的新诠释。这给中国走出去企业的海外投资、经营提供有利政治环境。

从全球化大趋势角度看,我们身处并受益的这轮全球化事实上是始于冷战结束后的全球化,这是这轮全球化的本质特征,也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没能改变全球化潮流的根本原因。今天,新冠疫情同样无法阻止全球化发展趋势。“黄河改道”,但黄河依旧,奔流到海不复还。全球化的根本趋势无法阻挡。这必将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经营,融入世界发展潮流的时代条件。

所以,从全球化的动力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比较优势的形成和分布,并不会因疫情而发生根本性改变。市场经济仍将是全球都接受的形式,“疫时”政策层面的对立,很难延续到“疫后”。

当前产业链受到的冲击将是短期的,长期来看会得到修复。冷战后的全球化使发达国家不得不把生产权交给发展中国家,这一趋势目前也没变。

举例来看:2018年以来,在连续15个月左右的中美贸易摩擦叠加疫情影响下,今年4月,东亚发往北美的集装箱运量(反映销往美国的制成品量)恢复至125万个,重新接近峰值时(140万个/每月)的89%。其中,中国发往美国的达67万个,虽比去年同期下降8.1%,但较今年2、3月大有增加,接近峰值(95万个)的70%。可见,发达国家一旦丧失比较优势,很难再拿回生产权。

疫情加速国际关系演变,但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全球化,也离不开中国企业。中国自觉融入世界经济发展体系,通过自身发展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带动新兴经济体走上共同发展道路。这是冷战结束后的历史潮流,也是新全球化的本质特征,更是中国经济的历史使命。

新闻推荐

中概股回归有利科技板块

■博时基金牟星海中概股回归首先是顺应时代的变迁,以及国家对新经济的重视和鼓励。中概股中很大一部分以互联网及电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