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加速落地 影响的从来不止是经济
文/陈根
数字经济的发展让数字货币成为大势所趋,更是使之在今年两会上成为全国的热点。我国关于数字货币的筹划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的支持下,央行成立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专门研究小组。
这些年数字货币开发的消息一直在持续披露,今年4月,网络更是曝光了一张央行数字货币在农行账户内测的照片。按照时间计算,央行在今年落地数字货币也将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毫无疑问,数字货币的落地将改变我们的现有的支付方式,或许也将给全球的货币体系带来巨大变革。但经济学的巨大变革影响的从来不止是经济,还将对社会行为和消费心理等产生无形影响,数字货币也是如此。
货币变革引导支付变革
在进入货币变革引发的支付方式变化问题前,我们需要先了解货币的变革历史。
在货币出现以前,最初的消费是以物易物的一种去中心化的制度安排,但是由于交易效率极低,供需耦合难度较大,缺乏统一价值衡量标准,因此极大限制了人类的经济活动和贸易范围,于是就有了金银等贵金属的产生。
金银即最初的货币形式,在伦敦经济学院教授货币和金融史课程的波尔泰维奈(Natacha Postel-Vinay)教授说,货币是一项相对较新的发明,它代表了人类社会的根本变化。
第一次有记录的货币使用,是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还处于古巴比伦文明时期的古伊拉克和叙利亚。在巴比伦时代,人们使用大块的银,这些银是根据一种叫谢克尔(shkel)的标准重量来计算的。从巴比伦开始有了最初的价格记录,是由祭司在马尔杜克神庙记录的,同时还有最初的账簿和最初的债务。
当巴比伦有了货币经济所需的许多基本要素后,包括银的纯度接受定期测试以及对国王或政府的信任。人们相信国王或政府能保证货币的价值,也就诞生了国家信用为背景的货币,即纯信用货币。
纸币实现了信用货币从具体物品到抽象符号的第一次飞跃。中国最早使用纸币是在唐朝(公元618-907年),当时的纸币是私人发行的信用票据或交换票据。但直到17世纪,欧洲才开始接受这种想法。
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货币的发展,于是我们走进了更加便捷的支付时代。1946年,纽约布鲁克林(Brooklyn)的弗拉特布什(Flatbush)国家银行的比金斯(John Biggins)发明了信用卡。随后,信用卡在美国被推广到旅行推销员,供他们在旅途中使用。1966年6月29日,英国的巴克莱银行(Barclays)发行了英国第一张信用卡。
1979年10月中国银行广州分行率先代办香港东亚银行的东美信用卡/Visa,信用卡从此进入中国市场。此后,银行卡业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各大银行都发行了自己的银行卡,并为提升持卡人使用场景和体验,配套相应的受理设备POS机。刷卡行为成了八、九十年代高端上档次的消费行为。
很快,大家就发现POS机存在的局限,POS机挤占柜台,费率标准不一导致商户成本激增,账务管理困难,且持卡人受理范围受限,造成权益受损。于是,1993年6月国务院启动了以发展我国电子货币为目的、以电子货币应用为重点的各类卡基应用系统工程。至此,银联的时代到来。
当银联和各大银行在线下市场策马奔腾之时,线上支付,正伴随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走向了另一条“康庄大道”,这就是支付机构。2003年,在杭州西湖畔,支付宝作为淘宝旗下的部门推出“线上担保交易”并服务于淘宝。支付宝改变了中国支付市场的格局,并深刻影响了接下来的十几年的支付市场发展。
货币是人类除了文字之外的另一重要发明。在经历了物物交换、金银本位制之后,信用货币成为货币史上的重要跨越。如果说纸币实现了信用货币从具体物品到抽象符号的第一次飞跃,那么建立在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基础上的数字货币实现了信用货币由纸质形态向无纸化方向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毋庸置疑,货币4.0的数字货币的落地将再一次革新我们的支付方式。我们从以物易物到金银交换,信用货币以一种更快的更迭方式改变了我们的支付手段。而这次,数字货币又将带着我们朝怎样的支付方向发展?
数字货币会让我们消费更多吗?
比之于之前的以物易物、金银交换、现金交易,历史必然朝着无现金的社会发展。电子支付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口袋里没有现金,也就没有掏钱的麻烦,而提款机就在我们的口袋里。此外呢?
不少人注意到,在电子支付普及以后,金钱和价格成了数字,而这好像使得我们的消费更容易实现。那么,使用电子货币消费是否会让我们花费更多?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多方面因素。在心理学上有个很有趣的研究,人们在失去100英镑时感受到的痛苦比获得100英镑时感受到的快乐要多。换句话说,损失带来的痛苦更伤人,尽管这两笔钱的数目完全相同。
这种心理上的洞察推动了经济学领域的巨大变革。在古典经济学中,学者们基于人们行为理性的假设(一个人就可以同样对待等额的损失和收益)得出结论,而心理学研究表明这是错误的。这就产生了行为经济学和消费心理学等分支学科。
在这个相对较新的学科中,著名研究人员之一普雷勒克(Drazen Prelec),这位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曾进行过一项无声拍卖的研究。这次拍卖是为著名的斯隆商学院(SloanBusinessSchool)的学生举办的,拍卖的是已经售罄的NBA篮球赛的门票。研究人员告诉一半的竞标者只能用现金支付,另一半人则被告知只能用信用卡支付。
结果让研究人员感到惊讶,平均来看,信用卡买家的出价是现金买家的两倍多,这意味着用信用卡花一美元的心理成本只有50美分。无现金消费显然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许多研究都证明了这一点。
卢万大学(Louvain)的博士后心理学家和行为经济学家埃弗雷迪(Emir Efendic)认为,在消费中,重要的是反馈。使用信用卡,不能得到即时反馈,不能马上就看到被扣除的金额。如果失去了反馈,那么确实,你会花更多的钱。
微信支付就有这样的反馈机制,每次微信支付后收到通知,余额和付款会实时显示。这种即时反馈就导致微信与信用卡的消费效果不同。这种消费的反馈机制可以防止我们过度消费,但消极的一面是,它剥夺了我们消费的快乐。这种心理成本,被麻省理工学院的普雷勒克教授称之为“道德税”。很显然,数字货币的反馈机制也将影响我们的消费行为,而这需要更多科学的研究。
当然,现阶段央行首推的数字货币还未实现落地。但我们已经可以预见,数字货币对未来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巨大改变。从支付方式到消费行为或许都将再经革新,正如历史上的每一次变革一样,经济学的巨大变化影响的从来都不止是经济。
新闻推荐
微信公众号、抖音号能不能转让?淘宝店铺能不能流转、继承?……互联网时代,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虚拟财产,如何依法保护这些虚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