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两会后重磅发声!适时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单次T+0,修订上证综指
记者 | 马晓甜
编辑 |
适时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单次T+0、完善修订上证综指、迈入“科创板审核2.0”阶段……5月29日晚间,就全国“两会”代表们提出的资本市场所关切的问题,上交所一一作出回应,并透露出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改革重点和发展方向。
适时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单次T+0交易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解冬提出,科创板开局良好,但对照设定的改革目标,还有不小差距。比如,市场规模尚小,未形成集聚效应、规模效应,部分关键制度供给仍显不足、运行效果还有待实践检验。
对此,上交所表示,将以问题为导向,从优化“资本供给”和“制度供给”入手推动下一步工作。
具体来看,“资本供给”方面,上交所将构建更为高效的并购重组和再融资制度,针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需求,做出市场化和便利性安排;研究推出鼓励吸引长期投资者的制度,为市场提供更多长期增量资金,稳定投资者预期、熨平股价过度波动带来的市场损伤;完善股份减持制度,平衡好大股东正常股份转让权利和其他投资者交易权利背后的利益需求,满足创新资本退出需求和为股份减持引入增量资金。上交所透露,《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股东以非公开转让和配售方式减持股份实施细则》已结束公开征求意见,正根据征求意见抓紧推进规则落地和业务方案落实。
“制度供给”方面,上交所将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信息披露政策,在更强调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理念的同时,在量化指标、披露时点和披露方式等方面做出更有包容性的制度安排;加大股权激励制度的适应性,大幅提升科创公司对人才的吸引力;适时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单次T+0交易,保证市场的流动性,从而保证价格发现功能的正常实现。
“科创板的上市公司,无论是在科创属性、行业地位,还是估值定价方面,都是具有一定专业性的,因此做市商的引入,一方面是为了给科创板提供一个连续交易的机制,更重要的是,由做市商带来竞争性的发行价格、博弈价格,促使科创板个股的定价更加的均衡和有效。”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向界面新闻表示。
他指出,引入做市商制度,相应的也应该引入T+0的回转交易,来确保交易更充分、更自由,也使得多空双方的博弈更加有效,达成的价格也会更加均衡。
在他看来,目前在科创板推出做市商和T+0制度是“时机成熟的”,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中国股市经历了30年的发展,无论从体量还是质量发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董登新表示,“并且在新三板也有做市商制度的经验积累,T+0之前也施行过,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应该也不会存在技术和体制的障碍。”
科创板审核2.0来了!核心是“一个不变”和“四个变化”
据上交所介绍,截至2020年5月27日,上交所已受理304家企业提交科创板发行上市申请,除已完成审核的企业外,仍在审核中的企业110家。共有105家企业挂牌上市,总市值超过1.5万亿元。
受理企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占34%,生物医药产业占21%,高端装备产业占19%,新材料产业占11%,节能环保产业占7%,其他科创产业占8%。304家受理企业平均研发人员占比29%,研发投入占比10%,发明专利45项,近一年营收增长率达37%。从注册地来看,申报企业地域来源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和科技企业聚集度高度相关,较多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地。
目前已上市的105家企业,从受理到报会注册平均用时121天,整体用时远短于规则规定的6个月;发行价格中位数48倍,日均交易换手率从开市初期的3%-6%降至今年的1%-2%。
据悉,上交所现已迈入“科创板审核2.0”阶段。“科创板审核2.0”的核心是“一个不变”和“四个变化”,即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不变,让审核问询“更精准、更高效、更务实、更协同”。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增强市场包容性,不断降低隐性发行门槛,把选择企业的权力交给市场,提升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更精准”,审核问询突出重大性、针对性,突出为投资者判断提供有效服务,避免“题海战术”“免责式问询”,问询问题减量、提质、增效;“更高效”,在审核经验日益丰富、中介机构合规意识和执业水平逐步提高的基础上,改善审核生态,提高审核效率;“更务实”,严格围绕发行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提高把关质量,丰富监管手段,把关有问题的坚决处理,把关没问题的正常推进,不在明确的条件和要求之外新设关口;“更协同”,通过优化审核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减少核查内容,帮助发行人、中介机构理解监管意图,提高回复质量。
上交所表示,对科创板定位的把握,将着重围绕发行人是否符合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来问询,进一步降低发行上市信息披露成本、提高发行上市审核效率。
沪指编制怎么改?尽量保证与现有指数无缝衔接
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朱建弟建议,调整上证综指编制方法,提升指数表征作用,这一建议也引发了业内热烈讨论。
上交所表示,上证综指作为A股市场第1个指数,推出以来其整体走势与宏观经济总量变化趋势一致,基本反映了国民经济发展情况。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A股市场规模在快速发展壮大的同时,股市内在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而出现了指数短期走势与经济运行状况存在阶段性背离的情况。因上证综指已成为A股最具代表性的指数,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人认为有必要对现行指数编制方式进行调整,以更为准确地表征沪市表现继而稳定投资者预期。
上交所指出,基于我国投资者结构和上证综指独特的标志性地位,指数的调整优化需要审慎评估、综合考量。
“下一步,上交所在研究上证综指编制方法的完善方案时,将充分听取市场各方意见并借鉴国际最佳实践经验,在修订指数表征功能的同时,应尽量保证与现有指数无缝衔接,保证指数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维护正常的交易秩序。”上交所称。
新闻推荐
记者|郝昕瑶编辑|新掌舵人“空降”能否改变民生银行当前困境?界面新闻获悉,5月29日上午,民生银行召开内部会议,宣布现年5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