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全球化正处于关键的十字路口

济南日报 2020-05-29 11:03 大字

过去,中美是“浅层”贸易,大豆、飞机、鞋子、玩具。如今是智能手机、人工智能系统、5G基础设施、量子计算、电动汽车和机器人。全球化和中美关系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互联网带来了互利网,但互信网还没有形成

何帆在《变量:推演中国经济基本盘》(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1月出版)一书中说,为什么美国就是“搞不定”中国呢?这是因为全球供应链:全球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已经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全球分工体系,形成了一个全球市场。这个链条不仅连成了一体,还越拉越长,把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串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大家都坐在这艘巨轮上。那么,中国是怎么坐上这艘巨轮的?

互联网带来全球分工这条船

全球供应链出现有三个主因。第一个是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带来了全球分工的新形态,这才有了船。原来的贸易是产业间的贸易,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生产鞋子,美国生产飞机,我们用鞋子去换飞机。后来的贸易变成了产业内的贸易,不管是鞋子还是飞机,在生产的过程中都会有劳动力密集型的环节,这些生产环节就可以被外包到像中国这样劳动力相对便宜的国家。这样一来,中国就有了参与国际分工的机会,并迅速地向产业链的两端扩张,于是,中国很快就变成了“世界工厂”。

第二个是地缘政治因素。当时,柏林墙倒塌,冷战结束,美苏两大阵营的对抗不再存在,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是以拉拢为主。船来了还不行,还得有人给你一张船票,这是一种“邀请发展”。中国不仅想获得进入美国市场的邀请券,还想要登上全球经济这艘巨轮的船票。而国际政治的现实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想要上船,是绕不过美国这一关的。

第三个是美国制造业的空心化。上了船,并不意味着就能实现经济腾飞,毕竟能够上船的乘客很多,有的坐一等舱,有的坐二等舱,有的坐三等舱。美国制造业的空心化意味着把自己的船舱让了出来,中国有了升舱的机会。

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趋势始于20世纪80年代,企业的目标就是让股东利益最大化,至于员工的利益、供应商的利益、消费者的利益、社区的利益呢?对不起,那都得靠边站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美国的制造业外流了。1960年,美国的制造业达到巅峰,29%的美国就业者受雇于制造业,如今只雇用了10%的美国就业者。制造业空心化给美国企业的股东们创造了巨大的利润,但也损害了美国的技术创新。因为大部分创新都跟生产有关。从创新到生产,大概要经历实验室研发、原型机、小规模量产和大规模量产4个步骤。实验室研发是把道理想清楚,原型机是把想清楚的道理变成一个看得见的实物,小规模量产是测试一下这东西能不能被造出来,大规模量产才是要见真章,要经受市场的考验。由于美国的大企业热衷于剥离自己的核心资产、兼并收购别人的资产,天天玩“乾坤大挪移”的游戏,最后,虽然美国企业在研发方面还有优势,但缺乏了制造商,美国的发明创新很难在本国实现大规模量产。是美国自己的失策导致制造业流出美国,而中国借着这个机会,实现了制造业的升级。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不可取代

虽然美国白宫人士公开呼吁美国企业撤离中国,但路透社最新调查显示,大多数在华美企并没有因为疫情产生撤离中国的计划。包括苹果在内的一些企业都表示,它们在中国以外找不到能满足需求的生产地。由此可看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不可取代的位置。但这是一个变幻莫测的时代。互联网技术曾经使得制造业的分工链条越来越长,现在这种趋势放缓了。后冷战时期出现的“中美合作红利”也在消退,美国觉得中国崛起的速度太快,不再把中国当成队友,而是把中国当成对手。中美关系进入转折点的速度比我们想象得更快。

美国也已经意识到制造业空心化带来的弊端,但如何才能扭转颓势,他们并没有考虑清楚。特朗普想出来的对策是另起炉灶、重新定规则,把原来的记录都清零,这是一种非常愚蠢的做法。全球供应链更像是一种自然力量,像季风,也像洋流,它不会乖乖地听从一个美国总统的命令。但全球供应链又像“变形金刚”,它会改变自己的形态。当下,除了美国政府,影响全球供应链变化的三种新的力量是:需求、技术和信任。需求和技术带来的冲击再大,中国的企业也有足够的能力应对,但说到信任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我们就不能不提高警惕了。

警惕信任对全球供应链的巨大冲击

过去10多年来,世界经济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万物可以互联,彼此可以互探。你的手机能连上你的闹钟,也能控制你的空调,还能跟你的汽车对话。这种变化趋势正在成为全球化,尤其是中美贸易和技术关系中最大的挑战。

过去,中美之间的贸易是“浅层”的贸易。中国购买美国的大豆和飞机,美国购买中国的鞋子和玩具。大豆和鞋子之间不会互相沟通,飞机和玩具之间也不会互相对话,所以,这样的贸易是可控的。如今,中美双方交易的商品和服务开始涉及智能手机、人工智能系统、5G基础设施、量子计算、电动汽车和机器人。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也会带来一种内心深处的不安。

我们看到,全球化和中美关系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在需求、技术和信任这三个影响全球供应链变化的因素中,信任显然是最为重要的。信任甚至已经改变了全球生产网络的本质。

“互联网”“互利网”到“互信网”

“互联网”带来了“互利网”。如今,全球生产网络进入了第三个阶段——“互信网”。这时候,全球化会牵扯到政治、文化,甚至是心理问题。不再是经济利益的独自发言,房间里的声音变得更加嘈杂。

技术一旦实现了突破,就不会再出现倒退。经济一旦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就会把根扎得很深。唯独信任是反复变化、随风摇摆、境由心生的,信任是这个世界上最脆弱的东西。

所以,反全球化浪潮在短期内是无法逆转的。正如印度裔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所说:反全球化可能是当今世界最具有全球性的事件。如果你跟着这股力量随波逐流,最后就会被带入一片黑暗森林。国家与国家之间无法合作,企业与企业之间无法交易,文明与文明之间无法对话,族群与族群之间无法和解。你可能会越来越多地被迫要选边站队,而每一次选边站队,都会把你原本丰富的人性切掉一小块,也会把你原本丰富的生活切掉一小块。阿马蒂亚·森说,我们必须用相互竞争的多元身份挑战单一的好战的身份认同观,走向维持和重建信任的必由之路。

在全球供应网络从互联网变成互利网,又从互利网变成互信网之后,我们发现,其实,全球供应网络的实质不过是人类的社交网络。人类网络制造的麻烦,最终也只能由人类自己来修复。

新闻推荐

南宁市重点推进711个“五网”大会战项目 总投资7336亿元以上,3年计划投资2256亿元以上

本报南宁讯(记者/乔晓莹)5月28日,记者从南宁市推进“五网”建设三年大会战新闻发布会获悉,2020至2022年,南宁市在交通网、能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