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加速开放,还需练好内功
近期,《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发布,这将推动我国金融市场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开放对金融机构、投资者及监管部门都提出了与国际接轨的要求,促进我们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培养金融行业的规则氛围,让金融业的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更好地适应竞争要求。
□ 王新蕾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并简化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要求,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我国金融市场,推动我国金融市场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其中,备受境外投资者关注的是,投资收益汇出手续简化不少。例如,《规定》取消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投资收益专项审计报告和税务备案表等材料要求,以完税承诺函替代。此外,《规定》还允许单家合格投资者委托多家境内托管人,并实施主报告人制度。
国内金融市场开放后,迎来的不仅仅是国外的巨量资本,还有先进的金融科技、丰富的管理经验、创新的金融产品和严格的风险控制等。这些极富竞争力的金融要素,既能够产生“鲶鱼效应”,也将促进中外合作,将有助于优化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提升金融市场服务能力。
国内金融市场体量巨大,但在质量上距离国际一流水平仍有差距。全球前十大银行中,前四位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全球前十大保险公司,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位列第四和第六。但从质量上看,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国内融资体系不平衡,经济过多依赖银行信贷,直接融资比重较低,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偏弱,这又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也会积累大量金融风险。
短期来看,扩大开放可能会让一些行业受到冲击、损失份额,尤其是某些相对不具备竞争力的领域,如期权期货。但是,如同温室里培育起来的苗圃,国内金融市场想要茁壮成长,必须经受全球资本的严酷考验。
长期来看,有序开放是必然趋势。“入世”近20年,通过充分利用外资、扩大国际分工与合作,我国工业和服务业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国的金融市场长期处于“出不去”也“进不来”的局面。同时,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我国金融业必然走向全球化,迟早要参与全球竞争。既然这场仗早晚要打,不如提早强化能力、尽快积累经验。去年,央行行长易纲表示“中国金融行业的开放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有序开放,也将倒逼我们苦练“内功”。开放对金融机构、投资者及监管部门都提出了与国际接轨的要求,促进我们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培养金融行业的规则氛围,让金融业的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更好地适应竞争要求。
苦练“内功”、做强自己,是国内金融机构必须要认识到的事情。对于中小银行来说,要进一步增强资本实力,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提高抗风险的能力。国内银行还需要进一步理清战略定位,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当前,金融业面临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交叉性风险、合规风险、国别风险等防控压力日益增大,因此国内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全市场格局、全风险图谱、全周期管理的风控体系,可充分利用金融科技,不断优化风险管理的流程、模型等。
防范风险,还要全面提升我们的全球化视野和应对能力。开放过程中,我国金融市场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对防控风险要求更高,特别是跨境资金的流动容易受到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对此,业内人士建议,要实时动态地监管线上与线下、国际与国内的资金流向和流量,建立贯穿风险识别、评估、监测、控制、处置的全流程风险防控体系,争取实现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
新闻推荐
据长寿日报讯(记者晏春明)5月9日下午,重庆市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产业工作委员会、武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