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区域发展专家撰文:青岛或失守“北方第三城” 要瞄准大战略

澎湃新闻 2020-05-12 10:35 大字

5月12日,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刊发了题为“北方第三城之争,青岛如何“转守为攻””的理论文章,作者系青岛大学党委书记、山东大学省级新型智库“区域金融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金焱。

胡金焱在文中首先列举了一组数据。

2019年,我国GDP过万亿的城市,已多达17个。青岛以1.17万亿元位居第14位,处于10年来的最低位,不仅与位居前列的杭州、南京差距进一步拉大,而且被宁波、无锡赶超,后面则被郑州、长沙逼近。同属北方城市的郑州,GDP是11590亿元,与11741亿元的青岛,差距仅有区区151亿元。

2000年,青岛GDP超越大连和沈阳,成为京津之后的“北方第三城”,至今已保持足足20年。“北方第三城”会否在短时间内易主,成为社会热议的一个焦点话题,也是青岛必须直面和破解的重大课题。

胡金焱认为,不可回避的是,未来青岛丢掉“北方第三城”的位子,确实存在可能性。关键是青岛应以何种心态,来正确看待这场“危机”。

首先,思想上要突破“守城”观念,跳出城市GDP“锦标赛”的排名思维。城市发展是充满复杂性的系统工程。每一座城市的发展,都不是始终直线上升的,必然要经过螺旋甚至是波折。任何短期思维和急躁心态,都容易导致忽略城市发展的本质规律,影响“调整之后再出发”的长远发展。

文中列举了深圳的例子:作为青岛的对标城市——深圳,在发展历程中也曾经出现过三次经济下滑,但最终都通过实施长远发展战略,走到了时代最前端,成为我国产业发展和创新引领的高地。

其次,青岛要把重心放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把方向放在谋划城市长远发展布局上。只有这样,才能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不断化危为机,以高质量发展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胡金焱还提出,随着我国南北发展差距日益扩大,青岛如果还是盯着“北方第三城”之争,则已经意义不大。必须放眼全国,立足城市发展整体格局,谋划城市发展的对标和赶超。

从地缘优势看,青岛地处“海三角”核心——北接正在振兴中的东北,南接长三角,对内与京津冀、沿黄流域、东北三省形成发展互动,对外面向东北亚、联通日韩,是中国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的新的重要战略支点。

他写道,“青岛应该思考如何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中,发挥龙头城市作用;如何与京津冀、沿黄流域、东北三省,形成良性互动;如何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和纵深开放格局中,打造长江以北地区新的重要战略支点;如何走出一条北方城市可借鉴、可复制的城市转型发展之路。”

胡金焱建议,青岛在谋划城市发展中,不但要突破“保住北方第三城”这个“小格局”,立足“跃居和稳居国内城市最前列”这个中期目标,还要瞄准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个“大战略”,义不容辞地站到世界舞台上。这才是时代赋予青岛的发展定位,也是这座城市勇担国家战略重任的必然选择。

他还提到,青岛要强化头部企业引领,激活全产业链“葡萄串”式集群发展。在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青岛应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龙头企业引领、配套企业跟进、纵向产品配套、横向资源共享的“葡萄串”经济模式。要立足青岛产业布局弱环、缺口和企业发展需求,放大坐标,面向国内外,聚焦抢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头部企业。

他认为,放眼未来,随着国家战略和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只要青岛坚持长远规划、久久为功,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做好产业转型升级这篇大文章,就一定能够迎来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更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春天。(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老基建“补短板” 新基建“扩乘数” 三大风险掣肘新基建

经济下行期叠加疫情影响,内外需受到双重挤压,各地在为老基建“补短板”时,不断发力以5G网络、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