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整容 你选对机构了吗?

消费质量报 2020-03-31 07:44 大字

瘦脸、瘦腿、隆鼻……在这个爱美的时代,说起医疗美容,公众并不陌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微整”“微调”成为很多爱美人士的选择。天眼数据显示,近年来,医美企业呈爆发式增长,71.57%的医美企业成立于2016年之后。医美营收的快速增长是推动市场迅速扩张的主要原因。

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例如整容、激光脱毛等。而医疗美容机构是指以开展医疗美容诊疗业务为主的医疗机构,它本质上是医疗机构。因此,医疗机构只有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才能开展相关的业务。也就是说,医疗美容从本质上来讲,属于医学范畴。

非手术整容异军突起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美容机构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6-2018年全球医美总治疗量保持2300万例左右,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需求量基本五五分。2018年,全球医疗美容总治疗量为2326.63万例,其中手术治疗量为1060.72万例,非手术治疗量为1265.91万例。根据近年来的数据推测,2019年全球医美总治疗量继续维持在2300万例,手术治疗量约为1088.26万例,非手术治疗量约为1228.89万例。

在手术类整形美容项目治疗中,面颈部、乳房和身体手术的整形美容项目的关注度最高,2018年治疗量分别为357.44万例、358.41万例和344.87万例,其中乳房和身体手术整形美容项目治疗量逐年增长,2018年乳房手术整形项目治疗量和身体手术整形项目治疗量分别同比增长9.70%和6%。

相比较手术整形项目的发展,非手术整形项目治疗量以面部年轻化和注射填充项目为主,消费者选择面部年轻化的非手术整形项目逐年下降,而注射填充非手术整形项目治疗量却逐年增长,2018年达到1002.91万例,同比增长14.50%。

慎重选择整容机构

国家卫健委表示,按照《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等规定,开展医疗美容服务,机构应当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在醒目位置悬挂,医师应当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并注册在该医疗机构,并在机构内公示其执业资质,医疗美容服务项目应当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备案。消费者可以通过机构内公示的信息,并通过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官方网站查询机构、人员资质信息,来防范与辨别非法医疗美容机构。

专家提醒,消费者在开展医疗美容项目前,要与机构签订合同,就双方的服务内容进行书面确认,并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在接受服务过程中,及时索取并保存好医疗费票据、就诊病历、诊断证明等证据,以便日后作为维权的依据。

在医疗美容纠纷中,很多消费者反映部分机构资质不健全,甚至违规开展资质范围外的项目。因此,消费者在选择医疗服务机构时,一定要确认该机构是否取得了许可证,诊疗科目一栏中是否已经注明有医疗美容科目,主诊医师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等。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服务方式,自主决定接受或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在接受医疗美容服务前,应要求美容机构将实施项目的适应症、禁忌症、美容效果、医疗风险、医用材料、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主诊医师和注意事项等如实告知,必要时要求出具书面说明或写入合同中,再慎重考虑是否接受服务,切忌轻信微信朋友圈的介绍,或轻易被广告或医疗美容机构诱导。

消费质量报全媒体中心记者蒋沁芮

新闻推荐

关注大消费板块

■广州万隆央行如果正式宣布调降MLF或者存款基准利率,那么一方面,对持续陷入调整走势的大金融板块,必然会形成提振效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