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华为侯金龙:今年投入2亿美元发展计算生态,三年内90%应用上鲲鹏

界面新闻 2020-03-27 18:41 大字

记者 | 陆柯言

每年的华为开发者大会都是华为技术能力的答辩考。去年的大会由鸿蒙唱主角,今年则是“山海经家族“的另两位成员:鲲鹏和昇腾。而鲲鹏和昇腾都指向了华为在近年来连续发力的一大业务:智能计算。

华为在计算产业的布局可以用“一云两翼双引擎+开放生态”来概括。其中鲲鹏(通用计算)和昇腾(AI计算)两个系列的处理器是“双引擎”,“一云”指华为云,两翼则指智能计算、智能数据与存储两大业务。

鲲鹏代表了华为在通用计算产业链的布局。3月27日,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期间,华为从“硬件开放、软件开源、使能合作伙伴”三个层面,披露了其鲲鹏业务的最新成绩单。

硬件方面,华为相继推出芯片、板卡和主板,与其它厂商合作推出基于鲲鹏主板的服务器和PC产品,比如黄河、同方等已经批量上市;软件层面,发布了基于openEuler的商用版本操作系统,旨在支持各行业主流应用和软件迁移到基于openEuler的操作系统上。

此外,华为已与产业伙伴联合成立了15个鲲鹏生态创新中心,与600多家的ISV(独立软件开发商)伙伴推出了超过1500个通过鲲鹏技术认证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金融、政府与公共事业、运营商、能源等行业。

华为智能计算业务越来越频繁地走到了台前。今年1月,华为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其中华为Cloud&AI业务升至华为第四大BG:云与计算BG,与运营商BG、企业BG和消费者BG属于同一级别。新成立的云与计算BG总裁由侯金龙担任,他曾是Cloud&AI业务线总裁。

华为为什么要发力智能计算业务?这需要从算力说起。

5G、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这些新型基础设施,对计算芯片在性能、功耗、成本、应用开发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算力、算据和算法是人工智能的三要素,其中,算力是基础。华为常务董事汪涛曾表示,从AI研究机构和学术界看,谁的算力强,谁输出的研究成果就快、就多。

根据华为发布的《鲲鹏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测算,从整个产业生态来看,到 2023 年,全球计算产业投资空间 1.14 万亿美元;中国计算产业投资空间 1043 亿美元,接近全球的 10%。正因如此,华为将长期保持对计算产业的投入。

计算产业发展高度依赖生态,一个可参考的例子是英特尔。在服务器芯片市场,英特尔大约占据了九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因此市场主流操作系统、编译器、中间件乃至应用软件,大都基于英特尔的x86架构,而英特尔并不对外授权。

作为市场的挑战者,华为推出的鲲鹏芯片基于ARM架构,而该架构的生态远不如x86成熟。因此,必然要经历一番艰难的生态建设,吸引更多开发者。这对华为来说很难,但用华为中国区总裁鲁勇的话来说,“如果这条路(华为)不走,迟早有一天在珠穆朗玛峰的山顶会被别人踢下去。”

侯金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应用的多样化、开发者的使用习惯以及自身的商业需求,还要怎样更方便地将应用迁移到鲲鹏上,这些都是华为目前面临的挑战。为此,华为也推出了一系列开发者工具,旨在进一步方便开发者,在尽量不改动太多应用代码的情况下完成迁移。

侯金龙同时表示,目前鲲鹏服务器的市占率仍然比较低,因此华为需要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鲲鹏生态。

为了鼓励开发者加入鲲鹏生态,华为又宣布了新的激励举措。2020年,华为将向鲲鹏计算产业生态投入2亿美元,并公布面向高校、初创企业、开发人员及合作伙伴的扶持细则。这是华为“沃土计划2.0“的一部分,该计划旨在填补生态发展中的人才缺口。

侯金龙透露,目前华为云开发者已经增长到160万,计划5年内发展500万开发者。侯金龙称,希望用三年的时间,让90%的应用都可以跑在鲲鹏上。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也成为了鲲鹏产业链的合作伙伴之一。在本次大会上,华为宣布与腾讯游戏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将基于鲲鹏处理器,结合双方优势推进在移动云游戏、游戏引擎等方面的合作。

新闻推荐

全力以赴、携手应对 中国为全世界抗击疫情持续贡献力量

当地时间3月23日,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举行了视频工作会议,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开展交流。3月21日,援意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