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深度】创投市场跌入谷底:“不要纠结估值,面子也不重要”

界面新闻 2020-03-26 09:17 大字

记者 | 周伊雪 伍洋宇

编辑 | 文姝琪

作为一个专注消费领域的投资人,洪泰基金董事总经理杨勍喜欢去全国各地调研考察,早已习惯于“空中飞人”的生活。过去一年中,他飞了不下30万公里。这意味着杨勍每周都要飞行三次以上,总里程大约可以绕地球赤道7圈半。

然而这种空中飞人的生活方式从今年1月底开始戛然而止。为了防止新冠病毒扩散,全国各地的交通受限,各类线下活动几乎全部取消,至今仍未完全恢复。近两个月里,杨勍一直居家办公,与同事、企业的交流全部在线上进行。

对投资人来说,疫情带来的最大麻烦在于无法到现场做尽职调查,而尽调是投资决策过程中必不可不可少的一环。

这意味着,疫情不止影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其融资的节奏也会被打乱。数据显示,一级市场投融资活动在过去两个月中骤降,那些现金流主要依赖于融资的初创企业将面对生存危机。

而随着疫情在海外的不断升级,以及美股港股的剧烈波动,一批拟赴海外上市公司也被迫推迟IPO计划。这类公司商业模式已经相对成熟,但他们也要面临如何开源节流,渡过困难期的挑战。

一级市场难尽调

疫情发生以来,一级市场并不乏提振人心的消息。

2月底,高瓴资本正式成立100亿人民币规模的高瓴创投,将专注于投资早期创业公司。紧随其后,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对外宣布,其在2月份共完成了25家企业的投资,比去年同期甚至有所增长。

“疫情影响了发展节奏,却没有动摇长期趋势。”在一封致创业者的公开信中,高瓴创投试图展现温情,“总要有人开始迎接春天。”

在新冠疫情的阴影笼罩各行各业的背景下,头部机构的动作无疑能够从信心上鼓舞整个行业。但数据显示,在2020年前两个月,一级市场的整体投融资交易是极为惨淡的。

据清科统计,2020年1月份,国内VC/PE市场共发生171起投资案例,同比下降80%,总金额为16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6%。到2月份,投资金额回暖至201亿元人民币,但相较于去年同期,仍下降55%之多。

图片来源:清科私募通

据界面新闻了解,多数一级市场投资机构在此期间并未停工,或者说疫情对日常工作造成的冲击并不大。一方面,春节过后的时段对投资机构来说往往侧重复盘,例如创新工场投资总监周家骏告诉界面新闻,创新工场一般会在2月份对去年项目进行复盘和投后管理。此外,投资机构普遍在多个城市,甚至多个国家设有办公室,是一个习惯于远程办公的行业。

熊猫资本合伙人李论告诉界面新闻,熊猫资本从1月20号开始就全员居家办公,春节期间就已开始对已投项目的自由现金流进行摸底。从2月1号到14号,对近20个已投项目逐个开投后管理会,跟进被投企业的最新状态,研究应对措施,“平均每天会开三至四个电话会,最多时甚至会开到六个。”

目前,疫情对投资活动最大的影响在于,由于交通管控和各地的隔离措施,投资人无法见到创业者,进而也无法到现场做尽职调查,极大地拖慢了投资节奏。这也是前两个月一级市场投资交易数量骤降的主要原因。

华创资本合伙人熊伟铭表示,华创资本的工作量已经从二月下旬慢慢恢复至正常情况下的70%左右,主要是以远程会议替代见面。但是“语音和视频不能完全替代现场会议,我们还是要等到能见到创业者再做决策,所以最近远程沟通的创业者我估计我们不会在五月前做决策。”

现场尽职调查,一般包括走访拟投企业的产业链上下游,调研主要客户。如果是智能硬件企业,会到工厂调研生产环节,如果是零售类项目,则会去店面走访。杨勍告诉界面新闻,一定需要实地去看,才能做最终判断。在疫情期间,洪泰基金的应对之策是,调整工作流程,将线上能完成的事项全部向前排,将需要现场考察的环节放在最后。

投资节奏被拖慢的另一原因在于,对于已经在进行中的项目,投资机构也会审视企业在疫情危机之下的表现,以此考察商业模式的稳健程度以及创业团队的抗压能力,给与项目更长的观察期。杨勍表示,疫情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会是现阶段做投资判断的一项新维度。

不止创业公司的融资活动会受到影响,投资机构本身的募资节奏也会被打乱。一家投资机构的市场部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现在公司没法与潜在LP见面,募资节奏受到一定影响,等疫情过去之后,会重新开启募资活动。

清科数据显示,2020年前两个月共募集基金数量为175支,同比下降超过一半。披露的募集资金约800多亿人民币,同比腰斩。

推迟海外上市计划

如果说一级市场的波动仍在水面之下,二级市场则可以用腥风血雨来形容。

疫情爆发以来,香港恒生指数在两个月内重挫两成。三月份以来,美股在十天创下四次熔断的记录,截至目前,道琼斯指数在一季度内跌去35%,创下2016年第三季度以来新低。

2020年的港股和美股市场,本会是一片繁荣的景象。在阿里巴巴在香港成功实现二次上市后,网易、百度、携程、京东等公司也纷纷传出要在港二次上市的消息,港交所的热度一时居高不下。

就在今年1月23日,纳斯达克总裁Griggs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已经有来自不同领域的30家中国公司正在与美国证交会备案准备上市,其中不乏规模很大的公司。他还表示,“尤其是第二季度的IPO市场将会非常火爆。”

而现在,黑天鹅新冠疫情很大程度上打乱企业的上市计划。港股和美股的IPO活动在2月份以来几乎陷入停滞。在香港资本市场,1月份共有22家公司进行IPO,筹集11亿美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02%。但到2月份,仅有3家企业IPO,募资额为490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减少93%。

由于旅行受到限制,IPO过程中的各方参与者都受到影响,企业无法进行路演,保荐人无法尽职调查,会计师则无法进场审计。另一方面,剧烈波动的二级市场也令投资机构给企业估值变得困难。

“二级市场同类型公司或者对标的公司,公开市场价格都在持续变动之中,我认为现在现在不可能有投资人有兴趣谈以怎样的价格进。现在或之前准备赴美或者赴港上市计划都会非常困难。”富途证券金融及企业服务总裁邬必伟对界面新闻分析称。

公开信息显示,企业正纷纷推迟或者考虑延后IPO计划。据日经亚洲评论报道,人工智能公司商汤科技推迟了其今年在香港资本市场筹资10亿美元的计划,转而在私募市场进行融资。另据界面新闻了解,商汤在国内的竞争对手旷视科技(已于2019年8月份在港交所递交IPO招股书)需要重新补充材料,因疫情期间不便开展现场工作,也导致其IPO进程受到影响。

另一些公司则因疫情对业绩造成重大影响而推迟上市计划。据彭博社报道,共享住宿巨头Airbnb原计划在今年三月份或者四月份IPO,但因营收遭受重创,其IPO计划可能会被推迟至2021年。

邬必伟认为,这些企业在半年以内进行首次公开募股的可能性都不大。“按照中国经验,海外将疫情控制住大概需要3个月时间,乐观估计六月份疫情可控,这时再启动IPO,财务数据则需要重新调整。并且现在很难判断海外市场在剧烈调整之后的走向,因此很难判断何时是合适的上市时点。”

“不要纠结估值,面子也不重要”

一二级市场的融资通道都在暂时性关闭。对企业来说,维持现金流、求生存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那些成立时间在24个月之内的初创企业的死亡概率会相对更大,因为这些企业的产品或者业务还在发展初期,抵抗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差。不过,从2018年开始国内全民创业的热潮逐渐消退,这类企业的数量在过去两年中已经急速减少。

熊伟铭认为,疫情会加速创业结构的调整,普通个人创业者更适合在平台上存在,如MCN、直播带货、手工匠人等,VC则会越来越集中于头部明星创业者和新技术领域。

酒旅、餐饮和服务业等商业模式重在线下交付的行业,受疫情冲击程度最高。对这类企业来说,严控现金流是活下去的关键。为此,企业需要开源节流,并且将目标从增长调整为生存。

家政服务公司58到家在疫情初期业务几乎完全暂停。据彭博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58到家原计划在今年上半年赴美IPO,因为突发疫情推迟了该计划。该公司于去年底进行的一轮Pre-IPO融资也因疫情影响至今未完成。对此,58到家对界面新闻回应,“对于IPO,目前没有清晰的时间表,相信一切都会水到渠成,顺其自然。”

不过,在企业经营层面则必须要积极自救。58到家集团CEO陈小华对界面新闻表示,疫情发生后,公司将原来计划扩张的费用先暂停了,比如原计划在各大平台上进行品牌投放,在更多城市开分公司和门店、招聘员工,这些计划目前都暂停或缩减了相关费用。

在数亿人闭门不出的特殊时期,疫情也会加速一些业务从线下转移至线上,如互联网医疗、在线办公等领域,均在疫情期间完成了市场教育。58到家也在利用这段时间窗口探索新的业务模式。

陈小华告诉界面新闻,截至目前,58到家通过在线办公、招聘、在线视频和远程签约,实现了相当于原来百分之二三十营收。尤其是在线培训部门,原本计划用2-3年的时间将在线业务比例增长至50%,现在已经提前达到了这个目标。

如果从经营层面开源节流,仍然难以渡过难关,企业也需要尽早与投资机构沟通,提前规划融资事宜,融资方式也可以考虑股权之外的债权或股债结合的方式,不过这时候企业可能需要调整对于估值的心理期待。

“在努力砍手砍脚、护住心脏后,好好跟新老投资人讨论过桥贷款。这时不要纠结估值,面子也不重要。”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李宏玮说。

新闻推荐

外交部: 中方努力为各国在华 商业采购医疗物资提供便利

新华社北京3月25日电(记者伍岳)外交部发言人耿爽25日说,当前,中方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也在努力为各国在华商业采购医疗物资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