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特殊时期的薪酬调整 该遵循怎样的道义和逻辑?

华西都市报 2020-03-10 02:01 大字

□蒋璟璟

3月9日,携程CEO孙洁发布内部信称,从本月开始,James(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梁建章)和我(孙洁)开始0薪;公司高管层也提出自愿降薪,最低半薪,直至行业恢复;其他员工暂缓涨薪;服务部一线员工可正常调涨薪资……“复工之后你降薪了吗”的话题,也在微博上引发了广泛热议。

疫情的传导影响,在各行各业开始暴露,而其最直观的体现,或许就是终端劳动力报价的下调,也就是所谓降薪。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不少知名企业薪酬调整的消息频频曝出,并一再刷爆网络。应该说,公众对此早有心理预期。此前一份问卷调查显示,“非常时期七成职场人不反对降薪”。

现代商业社会,高度分工而又环环相扣,在此结构下,所有人同此凉热,一场突发性的公共危机之下,很难有谁能独善其身。而在市场经济的逻辑中,“人力资源的浮动报价”,本就是常态。企业的现金流、实际营收、业绩预期等等因素,共同决定了特定阶段的薪酬水准。经营受挫,公司承压,减少开支、控制成本是必然选择。事实上,即便在正常周期内,个体企业的涨薪或降薪,也是随时在发生的事情,只是最近集中性的调薪新闻太多,舆论才变得敏感。

正常的薪酬调整,本不必太多介怀。作为不可抗力之下的应激反应,此类做法是无可厚非的。真正值得警惕的,是某些企业主“蹭疫情”“搭便车”式的降薪。比如说,最近招致全网质疑的某房地产家居网络平台。得益于疫情期间线上业务的暴增,其2月业绩创多年新高,可在此前提下,其依旧强推全员降薪,同时宣称为员工提供贷款……明明业绩飙涨,无钱发薪却有钱提供“贷款”,这种反逻辑、反常识的降薪,约等于耍流氓了。

不是说发生了疫情,所有公司就理所当然要降薪。特殊时期,行业重新分野、利益重新分配,不少公司因其商业模式、业务类型的“免疫性”而损失轻微乃至逆势上扬,就没有理由给员工下调薪酬;还有一些公司尽管暂时遇挫,但是账上现金流充沛、短期业绩爆发式回补可期,也应该尽量克制住降薪的冲动才是。尽管我们说,企业从来不是福利机构,但是抓住一切机会没有理由创造理由也要降薪,总归是道德有亏,也必然是难以得到尊重的。

薪酬下浮,本身不是问题,但整个评估决策以及沟通说服的过程至关重要。趁人之危“宰”员工一笔的公司,终究格局太小。必须坚信的是,一个动态的定价机制下,随着市场全面正常化,“人力资源报价的修正与均值回归”,也将是大概率事件。短暂的困难,检验的是企业能力和诚意,而这将在未来影响着员工的去留。

新闻推荐

■原油盘中重挫30% ■创30年来最大跌幅 ■美股早盘熔断 这场石油价格战只是一个导火索 高油价时代终结?

□晓蜀全球股市真是雪上加霜。一是疫情扩散,意大利、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有继续蔓延之势,全球经济下行风险进一步加大;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