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释放流动性,“房住不炒”可否延续
通过货币政策的引导性作用,让更多市场主体坚定地树立起对“房住不炒”、发展实体经济的信心,仍是央行不变的初衷
□ 王新蕾
2月以来,央行动作频频。2月2日,央行宣布:“为维护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和货币市场平稳运行,2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将开展1.2万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投放资金,确保流动性充足供应,银行体系整体流动性比去年同期多9000亿元。”2月17日,有10000亿元的逆回购到期。对此,央行开展了2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在央行大量释放流动性的同时,一个疑问渐渐在人们心头升起:“房住不炒”政策是否能够延续,房价是否有望迎来大幅上涨?
对于这个问题,央行已作出了明确的回答。2月19日,央行发布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执行报告。在谈及下一阶段的主要政策思路时,报告再次重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则,加快建立房地产金融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春节之后,首次LPR报价如期下行。然而,值得关注的是,1年期和5年期利率呈现了非对称下调,尤其是更能反映按揭贷款利率走向的5年期LPR利率,较上月相比仅下调5BP至4.75%。这种“非对称降息”,也充分打破了房地产市场对央行大规模“救市”的预期。这意味着,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经济在一段时间内会有所波动,但这不代表在短期内会再次依赖房地产而拉动经济增长。
可以说,中国经济的前途和希望,在于摆脱地产经济和“影子银行”的过度泛滥,走上一条科技驱动、高端制造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2013年后,我国即首次尝试不以房地产作为驱动经济周期的主导力量。综合2019年的整体状况来看,M1已呈现小幅提升的态势,经济企稳回升的前景已显现。
在这样的总体背景下,2020年1月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无疑是一只“拦路虎”。2020年的前两个季度,很多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会在一定程度上“失效”。毕竟,突然出现的严重疫情,并非经济发展中的常态。想要维持住各种努力,保住预期,那么2020年就必须有一些超出常态的政策,既覆盖到广博的产业链,又要精准地支持以民企和中小微企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
从这个角度讲,央行目前推行的货币政策,其着眼点更在于增强市场信心、平复流动性恐慌——要知道,金融市场错综复杂,容易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其“断点”到底会出在哪个环节,很难提前判断。春节前,两融余额已经不少,而市场的旺盛情绪却突然由于疫情而中断,各行各业不可避免地都会受到短期冲击。换言之,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疫情在短期内加重了各类企业的财务杠杆,而由于经济运行的传导性,这一冲击对金融系统形成的整体影响就更为复杂。
通过一定程度流动性的释放,央行为金融系统运作提供了“减震器”和“润滑剂”,以流动性的空间为经济发展赢得时间。无论是在疫情防控中,还是在经济发展中,信心都比黄金更重要。通过货币政策的引导性作用,让更多市场主体坚定地树立起对“房住不炒”、发展实体经济的信心,仍是央行不变的初衷。
新闻推荐
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举行闭幕会。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