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宣称:“微整术后”“敏感修护”“清痘抗炎”“补水保湿”国家药监局官宣:没有“械字号面膜”

消费质量报 2020-01-17 07:41 大字

你用过“医美面膜”吗?你用过“械字号面膜”吗?最近一段时间,“械字号面膜”在朋友圈热卖,各大电商的品牌旗舰店用“医美面膜”“无菌”等字眼吸引着消费者,销量非常可观。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化妆品科普:警惕面膜消费陷阱》一文,明确提出不存在“械字号面膜”概念,医疗器械产品也不能以“面膜”作为其名称。且“妆字号面膜”不能宣称自己是“医学护肤品”。

国家药监局:没有“械字号面膜”

国家药监局在该文中指出,“械字号面膜”其实是医用敷料,最早是医院开给皮肤科患者,或是做过医疗美容手术的患者治疗使用的,属于医疗器械范畴。

使用医用敷料,可以给术后的受损皮肤创造无菌环境,同时起到保护创面、止血、防感染等作用。但并没有提及,医用敷料还能有舒缓、修复和防止损伤后色素沉着等众多“械字号面膜”此前宣称的功效。

此外,国家药监局还指出,“妆字号面膜”不能宣称“医学护肤品”。所谓“妆字号面膜”,即按照化妆品管理的面膜产品,指涂或敷于人体皮肤表面,经一段时间后揭离、擦洗或保留,起到护理或清洁作用的化妆品。面膜类化妆品不仅包括面贴膜,还包括眼膜、鼻膜、唇膜、手膜、足膜、颈膜等,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化妆品品类。

记者调查:“械字号面膜”仍大量存在

1月16日,记者在电商网站搜索发现,写着“械字号面膜”的关键词已经无法搜索到产品,但写着“医美面膜”的商品仍然大量存在。有些医美面膜在宣传页也明确写有“械字号面膜”,用途也写有“微整术后”“敏感修护”“清痘抗炎”“补水保湿”等功效。记者发现,多数标称医美面膜商品主图及商品名称上也并未标明产品为医用敷料,而是被“祛痘”“无菌”“修复”“医用”广告词覆盖。

部分电商平台,如闲鱼等搜索“械字号面膜”依然有产品显示,古枝、荣晟等医用敷料品牌依然在以“械字号面膜”作为宣传语。

专家解读:化妆品为何难脱“医”?

近年来,“械字号面膜”“医用面膜”“医美级面膜”等宣传说法成为爆款。业内人士称,各大品牌通过这种打擦边球的行为进行宣传,主要还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记者随机采访了十余位消费者,他们均表示,选择医用敷料、医美面膜是因为“安全”“无菌”“无激素”等特性。企业在宣传面膜时,也更倾向于强调“械字号”,以说明产品的安全性较高。

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使用“械字号面膜”和“美容敷料”,甚至“医用面膜”等打擦边球或禁用的词语,属于违规行为。企业明知违法,不会直接在产品上标注“械字号面膜”,所以只能在宣传上下功夫,这种情况应予以严查。

新规问世:《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草案)》审议通过

根据央视报道,日前,《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草案)》获得审议通过。该条例从征求意见至今已历时5年。

据报道,该草案按照放管并重要求,规定对化妆品产品和原料按照风险高低分别实行注册和备案管理,并简化流程;完善监管,明确企业对化妆品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加大企业和相关责任人违法惩戒力度,促进发展质量有保障、消费者喜爱的化妆品和“美丽产业”。

宋清辉表示,随着新条例的出台,整个化妆品行业将走向更为有序化、规范化的发展。化妆品脱“医”或者化妆品在宣传时的违规行为,将会得到大规模改善。

消费质量报全媒体中心记者李欣璐

新闻推荐

沪指走跌 科创板个股上涨

1月16日,沪指高开低走跌0.52%,科创板个股集体上涨。市场人士分析,投资者可留强汰弱。两市小幅高开,开盘后指数小幅走弱,三大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