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定调货币政策折射什么信号?
宏观大势
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2020年七大重点工作方向,“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被摆在今年任务第一的位置。货币政策的具体表述中提到,加强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
在此之前,央行发公告称,将于1月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我想这便是对上述表述最直接的解释。其实从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我们就能发现,对货币政策的表述从“松紧适度”变为了“灵活适度”,表述的改变一方面显示出了近年来我国宏观调控的成绩斐然,就业和通胀率均保持在合理的水平;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单从降准以及央行工作会议的工作部署来看,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很可能贯穿2020年全年。如果继续深入思考,对于货币政策而言,我们应关注的焦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稳健、二是灵活,货币政策稳健的取向体现政策大局观,灵活的定位体现政策工具性。
作为一个大型转轨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我国货币政策除了传统短期目标外,还有促进金融市场发展、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等多重长期目标,需要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做好统筹平衡。因此,在稳就业、保民生的前提下,容许转型阶段一定的经济波动是值得的。货币政策的稳健,对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经济长期结构性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稳健也是宏观调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也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必然要求。
而说到灵活,便是今年的亮点,灵活从根本上来讲是对市场波动的积极反馈,不再拘泥定式。2020年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的关键节点,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将是增质提效财政政策的有力补充。
以此次降准为例,便是出于市场流动性考量的灵活适度调节。历年银行新增信贷规模数据显示,每年1月份是银行投放贷款最集中的月份,2018和2019年的新增各项人民币贷款均在1月份创下新高,因此1月初降准释放的资金可以让银行弥补季节性流动性缺口,同时也是应对专项债大规模发行下的流动性需求。
此次降准反映了货币政策面临的另一个问题,之所以降准而不降息,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机制不同。LPR的实行虽在推行利率市场化方面迈出了巨大一步,然而利率传导机制发挥作用会有滞后性,相比之下,银行信贷渠道才是我国货币政策发挥效力的关键所在。因此,从实体经济的发展上来说,降准较之降息,一定是降准更有效果。
特别是,在前期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的情况下,2019年四季度经济已有回暖迹象,比如2019年12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0.2%,与上月持平,再度站上荣枯线。虽然此次全面降准不比定向降准来得精准,但无疑对于市场信心将有巨大的提振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全面降准对于中小银行同样意义重大,放开长期资金1200多亿元,这将很大程度上缓解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状。从这个方面来讲,注意银行业体系的改革,改善银行的绩效考核方式,加力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对于货币政策的实施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盘和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
新闻推荐
据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调查及最新发布报告,2019年12月国内钢铁行业PMI指数为43.1%,较上月下降2.3个百分点,钢铁行业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