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银行保本理财加速离场

潍坊晚报 2019-12-11 09:01 大字

日前,多家商业银行发布公告称,将下架旗下的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同时,银行理财子公司移行提速,释放重塑银行理财新格局的强烈信号。距央行等部委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约定的过渡期结束越来越近,在保本理财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型进一步提速的同时,很多投资者的疑问是,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能否像保本理财产品一样,让我们买得放心呢?

涉老诈骗四大套路

一直以来,养老服务领域都是非法集资“重灾区”。近期,多个打着“高额回报、快速致富”等旗号的养老投资项目、产品,因无法兑现投资承诺,让不少老年人辛苦积攒的养老金血本无归。近日,民政部联合中国银保监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四项风险提示,帮助老年人提高防范意识。

首先,号称的“高额返利”根本无法实现。在一些案件中,返利资金主要来源于老年人缴纳的费用,属于拆东墙补西墙。多数养老服务机构、企业不存在与其承诺回报相匹配的正当服务实体和收益,资金运转难以持续维系,高额返利仅为欺诈噱头。

其次,资金安全无法保障。一些养老服务机构明显超过床位供给能力承诺服务,或超出可持续盈利水平承诺还本付息,并以办理“贵宾卡”“预付卡”等名义,向会员收取高额会员费、保证金或者为会员卡充值,吸收公众资金。大量来自公众的资金未实施有效监管,由发起机构控制,存在转移资金、卷款跑路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些企业通过会议营销、健康讲座、专家义诊、免费检查、免费体验、赠送礼品或者不合理低价旅游,以及电话推销、上门推销、网络销售等形式,向老年人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推销所谓“保健品”。“因‘保健品’概念无法律定位,经常被采用偷梁换柱、偷换概念的手法,与合法注册批准的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进行混同,骗取消费者信任,但所声称的保健功能未经科学评价和审批,往往不具备保健功能,甚至贻误病情。”提示中表示。

最后,不少号称养老公寓投资、入股等养生项目运营模式存在违法风险。部分企业不具有销售商品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免费旅游、赠送实物、养生讲座等欺骗、诱导方式,采取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等方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民政部等部门提醒广大老年人和家属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纪哲

银行提前下架保本理财产品

2019年11月1日,光大银行在官网发布了一则公告称,该行定于11月30日起停止“活期宝”理财服务,“活期宝”余额转回至投资者的签约卡内。资料显示,“活期宝”是光大银行2009年推出的一款保本保息的活期现金管理类人民币理财产品,风险程度低。如今这个存续了10年的产品,即将淡出投资者视野。

11月8日,交通银行也公告称,定于2019年11月20日起停止办理沃德薪金定投组合产品,协议终止后,投资者持有的理财产品本金及收益将在提前终止日后的两个工作日内到账。沃德薪金定投组合是一年期零存整取存款+“得利宝·天添利-沃德薪金”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组合,属于预期收益型的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与“沃德薪金定投组合产品”同时提前终止运作的,还有交通银行的另外五款保本理财产品。

更早前,邮储银行在9月6日就将现金管理类产品“财富日日升”由预期收益型产品调整为净值型产品。

按照“资管新规”的相关要求,金融机构开展资管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不得在表内开展资管业务,在2020年底预期收益型产品要向净值化转型,保本理财要彻底退出。目前,各银行下架的保本理财多为表内理财,表外还没有出现大规模下架。

事实上,像上述银行提前下架保本理财产品在银行业内并不是普遍的做法,大多数银行采取的策略是:一边停止新发保本产品、卡住入口,另一边对到期日还在过渡期内的产品则等其自然到期,而超出过渡期的产品就按照每个产品的情况个案处理。总之,各银行正在加速推动理财业务的转型。

大额存单和结构性存款“补位”

业内人士认为,伴随结构性存款监管趋严以及理财新规的推进,未来非保本理财将成为银行主流资管产品。目前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成为银行承接保本理财客户的“利器”。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表示,“资管新规”出台之后,银行有意将结构性存款作为保本理财的替代品,但假结构性存款遇到强监管,这让结构性存款的替代性大打折扣,这会迫使银行去寻求其它存款品种去承接这部分表内理财,比如大额存单,或是提供更多创新型的产品来满足投资者需求。

从数据来看,“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发布后,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有序推进。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9年上半年)》,截至2019年6月末,净值型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余额7.89万亿元,同比增长4.3万亿元,增幅达118.33%;净值型产品占全部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35.8%,其中,开放式净值型产品占全部净值型产品的比例为82.84%。

整体而言,过去传统的理财产品期限短,保本收益较高,而在“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的不断实践下,这种通过期限错配提高收益的做法已然行不通。从今年上半年来看,在理财转型过程中,净值化理财产品正在更多地服务于风险偏好低的个人投资者,从产品风险等级来看,目前新发行理财产品以中低风险产品为主。同时封闭式理财产品期限延长,期限错配风险得到进一步缓释。

投资建议:要学会辨别产品风险

对于保守型投资者来说,投资理财不希望本金有任何损失,他们更青睐那些能保证本金的理财产品。

一般而言,保本理财产品有预期收益率,产品到期时银行按照约定收益率兑付,而净值型理财产品为开放式、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没有预期收益,银行也不承诺固定收益,投资者实际获得的收益跟产品净值有关。

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屈庆表示,一旦银行理财产品真正变成净值型产品,短期内理财市场规模可能较此前出现明显的下降,因为投资者要接受净值型产品还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投资者教育,甚至很多人压根就接受不了净值型产品。事实上,银行理财估值计价方式改变,不意味着风险加大,投资者通过了解产品的风险等级、投资方向及范围,可以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刘银平则表示,净值型理财产品不保本,收益率是波动的,这对于很多保守型的银行理财投资者来说,可能短期内还难以接受,不过,投资者也不必心存畏惧而不敢购买净值型理财产品。一方面,大部分净值型理财的投资方向仍然是固收类产品,收益波动性相对较小,实现业绩比较基准的产品依然占比较高;另一方面,净值型理财产品大多采取市价法估值,可能为投资者带来更高的理财收益率。不过,非保本产品是存在损失本金的可能性的,因此要学会辨别产品的风险。

综合

新闻推荐

多机构预测十一月新增信贷小幅上升

多家机构近期发布了11月主要金融数据预测报告。多数业内人士认为,11月新增信贷较10月小幅回升。机构对新增人民币贷款的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