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高仿APP功能繁多 背后却隐藏不少猫腻

来宾日报 2019-12-05 08:37 大字

高仿、山寨这些词我们都不陌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高仿”也走入了我们的数字生活。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些“高仿APP”看似可以帮助我们处理交通违章、查询社保、生活缴费等,功能繁多,背后却隐藏不少猫腻。

在手机应用市场,记者搜索发现大量以提供相关服务为诱饵吸引用户下载的APP。另外,在隐私条款中,一些APP暗含很多非正常的要求。

制作成本低 高仿APP产业链完整

数据显示,去年网络购物优惠活动高峰期间,一个月内虚假仿冒主流购物APP的数量接近4000个,覆盖设备超过30万个,高仿APP已形成危害用户网络安全的产业链。那么,这些鱼龙混杂的高仿类APP是如何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各大应用市场呢?

记者打开淘宝搜索“APP制作”,出现大量可提供这一服务的技术公司。记者表示要制作一款交通违章查询的APP,并明确表示要高仿官方的设计。客服人员表示,这类产品的开发周期在1至2个月,根据功能的复杂程度,价格不尽相同,一般在2万~5万元。

那么,查询服务所需要的数据来自哪里呢?例如,交通违章查询是一个高仿APP比较集中的领域。在沟通中,对方技术人员为记者提供了一个出售数据接口的渠道。记者在其官网发现,这些渠道根据查询的次数收费,提供数据查询的对接服务。两万次的违章查询收费为1000元,成本一次5分钱。而这类公司多数只从事数据对接服务,并不会对查询的主体进行询问。

记者发现,交通违章、天气、快递、身份证识别等信息,均可在数据公司找到相应的服务内容,但对数据的用途并没有过多限制。同时,在淘宝中可为APP刷评论,提供排名优化的服务。这样一来,高仿APP开发者只需数万元,就可以完成一个真实度极高的高仿APP的全流程开发。

多管齐下 遏制APP高仿之风

高仿APP成本低廉,对用户的隐私和财产安全带来不小伤害。如何规范治理?用户又该如何规避风险,谨防上当?

业内人士表示,多数应用商店在APP上架时,机器审核只测试病毒和兼容性,人工审核一般只审核名称、内容是否存在违规,对是否存在模仿,多数应用市场都疏于甄别。APP数量众多,疏于监管、监管难度大,是其泛滥的诱因。

专家建议公安、市场监管、网信等部门联合执法,加大对高仿APP的查处打击力度,同时呼吁广大用户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此类APP具有主动识别和规避风险的能力,不要在不明链接里输入个人信息,造成信息泄露。下载时要选择正规的官方软件,不要下载破解版等来历不明的软件,也可在下载前查看提供APP的服务商是哪家公司,尽量下载企业服务商,并查找核实其工商或网信办的备案信息。

新闻推荐

最高法发布《中国法院的互联网司法》白皮书 互联网司法推进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

本报北京12月4日电(记者卢越)最高人民法院12月4日发布《中国法院的互联网司法》白皮书。白皮书显示,我国法院大力推进互联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