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善 专家建言以科技力量推动慈善事业更好发展
新华社记者 罗争光
“仅2019年上半年,就有52.6亿人次点击、关注和参与互联网慈善,募集善款超过18亿元,充分体现了科技和慈善结合的力量。”日前在京举行的第四届中国慈善文化论坛上,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副司长义芳的发言引来与会人员热议。
这一论坛由中国慈善联合会和敦和基金会联合主办,主题聚焦“科学精神与慈善文化”。
义芳表示,在慈善文化的滋养和现代科技的支撑下,我国慈善事业近年来取得长足进步。2018年我国慈善捐赠总额达到1439亿元,目前全国慈善组织的净资产总额约1600亿元。“特别是借助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我国互联网慈善已经异军突起。”
科技对于慈善事业发展有何助推?
“一是让人人参与公益变得门槛更低、更加便捷;二是让公益变得更透明;三是解决了很多公益的难题。”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理事、秘书长王瑞合对科技助力公益慈善这样概括。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邱泽奇认为,科学精神跟慈善文化之间最好的交融就是精准地识别需求、精准地提供服务、精准地提供照料,同时精准地把自己的行动践行在每一个善行之中。
科技助力慈善,又该注意些什么?
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张顺平坦言,科学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存在种种隐患,要进行深度的自觉和自省。因此,科技向善实际上是科技本身的一种自觉,同时要用中国文化去正向地辐射影响科技。
阿拉善SEE基金会秘书长张立强调,在慈善领域讲科学精神,要在本着初心的基础上,秉持科学的态度,依据科学的数据、信息去实施慈善项目,“要用科学的证据判断哪些善的行为是应该改变的,这样公益人或者慈善机构才能做得更好”。
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指出,在慈善文化中注入科学精神,就是要谋求科学与人文的协调发展,谋求以科学精神来推动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最终引领科技向善。
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福清在论坛总结发言时表示,2020年,中国将要实现摆脱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慈善事业大有可为。“在此进程中,科技的能力掌握在向善的人的手里,就能发挥叠加效果。期待各界一起努力,让科技的精神造福全人类,打造更好的慈善事业。”
新闻推荐
自2015年“排放门”后,奥迪未彻底摆脱其负面影响,在全球汽车销量不景气的情况下,使得其电动化转型面临巨大压力。根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