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浙商银行破发的偶然与必然

金融投资报 2019-11-30 00:51 大字

浙商银行分时图

■桂浩明

还是在浙商银行A股上市之前,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对该股股价跌破发行价就已有了广泛的共识。但是没有想到的则是,该股在上市当天盘中就跌破了发行价,上市第二天则全天都在发行价之下运行。以上市日的财务数据而论,它的每股净资产是5.1684元,4.94元的发行价已经低于净资产。因此,现在的浙商银行在破发的同时,也已经是破净了。有人说它是“最悲惨”的银行股,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但用来形容其流通股的股东,倒也不无道理。

之所以在上市之前就有很多人认为浙商银行会破发,理由是很多的。譬如现在上市银行中2/3破净,破发的比例更高,浙商银行似乎没有理由成为其中的“少数派”。不久前上市的渝农商行也是很快就破发的,浙商银行步其后尘是很自然的。更何况,浙商银行的H股价格是4.14港币(11月28日收盘价),折算成人民币是3.72元(以11月28日汇率计),按当天A股较H股平均溢价0.27%推算,浙商银行A股的价格大体会在4.74元,而其11月27日当天的收盘价恰好就是4.74元;而前面已经提到,这个价格是破净又破发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浙商银行破发的确是必然的。然而,尽管如此,它如此迅速地破发则多少还是有点出人意料的,毕竟那些已经上市的银行股,破发大都是在上市几年以后。今年10月29日上市的渝农商行,开盘当天最高价较之发行价上涨了44%,并且是在发行价上方运行了整整9个交易日后才破发的。所以,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当下浙商银行的破发,多少也是有点偶然性的。

这种偶然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呢?首先是目前的市场环境较为严峻。临近年底,多空双方都显得比较消极,无意在现在这个位置有大的操作,这样一来也就导致市场缺乏热点,即便是新股、次新股,也很难像过去那样吸引到相应的增量资金参与。其次,由于人们对经济运行的前景普遍持谨慎态度,在诸多行业都出现了业绩下滑的背景下(今年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9%),大家不由得担心银行是否还能独善其身。毕竟,企业业绩不佳,会导致银行坏账增加,拖累利润。因此,银行板块虽然报表业绩仍然不错,但市场对它们的看好程度其实也是在下降的,这就令其承受了较大的估值压力。事实上,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被公认为是质地优异的银行股,最近股价也在不断下跌。因此,浙商银行此刻上市,在时点上不能不说是不太理想的。第三,虽然快到年底了,但新股扩容节奏却骤然加快,不但是中小盘股批量发行,大盘股也接踵而至。继渝农商行之后,又发行了浙商银行,随后还有邮储银行,再接着是京沪高铁……这类动辄筹资百亿级别的新股发行,在时下二级市场资金面捉襟见肘之际持续推进,其造成的影响的确不可小觑。当新股不断涌出,而二级市场无力承接时,即便是业绩尚可的股票,也难逃破发命运,而这就是市场经济。由此,人们似乎也可以看到,浙商银行上市伊始就告破发,这当中也确实不乏一些偶然性因素在起作用。如果在发行及上市时对市场环境因素有所考虑,避开不利因素集中出现的时点,那么也许还不至于这么快就破发。当然,话也要说回来,在当前市场的大格局下,这类股票的破发以及破净是大概率事件。

从某种角度来说,浙商银行的快速破发以及渝农商行短期内破发,都可以视为一个现象级事件,企业在明知破发可能极大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以较高的价格发行,乃至不顾及市场客观情况,固执地按既定计划安排发行与上市,这些明显有违市场经济原则的行为,仍然能够在市场上大行其道,并且引发了上市即破发的状况,难道不应该进行反思,并且促使各界来进行一场改革吗?

新闻推荐

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提高宏观调控效果 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