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眼中的温州 从金融改革“试验田”到地方金融创新“领头军”
本报记者 葛铸聪 王俊杰 张利波
温州是我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之一。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温州模式”风靡全国,推动温州经济快速发展。但从2011年开始,一场民间借贷风波却让温州经济一度深陷“泥沼”。
民间借贷风波爆发后,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金改7年间,温州在企业金融风险处置、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重建信用体系等方面率先开展探索,取得显著成效,从金融改革的“试验田”逐步成长为地方金融创新的“领头军”,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了一条可鉴之路。
实体经济怎么服务:
既要用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又要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温州这些年的金融改革紧紧围绕的正是金融如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这一重大课题。
自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设立以来,温州坚持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以防范金融风险为底线,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了“温州经验”。
在去年11月的温州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上,温州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挂牌,并现场与企业签订担保意向协议。作为国有独资的融资担保公司,这让不少民营企业欢欣鼓舞。
温州民营企业众多,如何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成为温州实施金融改革、优化金融服务的主要目标。为此,温州率先建立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企业帮扶“白名单”,出台无还本续贷等金融服务实体经济14条,让金融之水灌溉实体之田;同时,组织开展政银企对接签约会、金融服务进民企、金融机构万人评议等活动,引导银行业践行降低利率让利民营企业“六不”承诺,全面营造“政府是企业娘家人”的良好氛围。据统计,2018年温州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成为全省第三个存贷款“双万亿”城市;全市制造业贷款自2013年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企业贷款由负转正;不良贷款率1.29%,降至2012年温州金改以来最低水平,在全省率先实现突围。
金融风波的发生,还一度让温州的信用体系面临严峻考验。为有效破解小微企业“缺信用”的难题,温州倾力打造信用修复系统工程。2013年10月,温州建立了全国唯一的地市级征信中心机构,启动实施“构建诚信、惩戒失信”专项行动,通过曝光失信对象、打击各类逃废债犯罪、对企业及其法人纳入联动监测等手段,积极化解多头授信、过度授信等问题,着力修复信用体系。经过不懈努力,2018年,温州创建为国家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在信用修复过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成为制约温州经济发展的一大痛点。为缓解这一难题,温州开展服务小微企业、城乡创业者及农户的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自试点以来,全市累计开展“小贷险”业务16081笔、总保额达37.23亿元,促进银行贷款约36.42亿元。同时,温州市政府设立规模8.5亿元,首期5亿元的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目前,温州信保基金累计为超3000户小微企业承保超60亿元;2018年末,信保基金承保余额超30亿元,承保户数近1500户,担保放大倍数近5倍。
此外,温州瓯海首创农民资产授托代管模式,温州瑞安、乐清两地列入全国农房抵押贷款试点,盘活农村“沉睡”资产。截至2017年末,农民资产授托代管模式累计贷款27 . 89亿元,农房抵押贷款余额114 . 87亿元,为农民融资提供了源头活水。
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温州还在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方面先行先试,率先成立地方金融管理局,将地方金融监管、打击非法集资和恶意逃废债、金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等机制整合纳入地方金融监管协调体系,初步形成“中央+地方”“政府+司法”的联动监管架构。建立地方金融组织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推进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温州特色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筑牢了金融安全重要防线。
民间融资如何规范:健全法制和规范管理双管齐下
金改,是温州的一张“金名片”。作为金融改革的国家级试验田,民间金融立法促进民间融资规范化成为温州金改的一大突破。
2011年下半年爆发的温州民间借贷风波,很大程度上与民间融资法制不健全、民间融资管理无法可依有关。这次风波的爆发,让温州把规范民间融资摆上议事日程。为此,温州在全国首创搭建新型的民资交易平台——— “民间借贷服务中心”,浙江省还专门为温州市制订出台全国首个地方性金融法规《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提出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首次规定大额民间借贷要强制备案。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登记备案金额687亿元。
随着民间借贷备案信息的逐步丰富、完善,一个独立于银行征信外的“民间信用系统”在温州逐步形成,填补了社会信用体系中民间借贷信用方面的空白。温州以民间借贷备案登记系统为依托,在全国首创了金融信息、政府信息、民间信息“三位一体”的新型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引导民间融资信息服务企业等各类主体在开展民间借贷行为之前进行信用信息查询,切实在一定范围内有效防范民间融资风险。
除了用法规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化,多措并举缓解民间资本投资难也是温州规范发展的抓手之一。六年多来,温州引导民间资本加速以股权、债权等方式参与金融产业发展,金融领域吸引民资超400亿元。在全国首批开展民营银行试点,吸引民间资本20亿元。创新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幸福股份”投融资模式,发行小额贷款公司优先股和定向债,推动企业发行定向债和开展定向集合资金募集,引导民间资本对接实体经济。
利率是资金交易的价格,也是调节民间借贷的杠杆。温州在全国首创民间融资价格传导机制,在全市设立400余个监测点,建成真实反映市场行情的民间借贷综合利率认定体系,简称“温州指数”。从“温州指数”有关数据来看,民间融资综合利率与银行贷款利率之差从2011年末的16.78个百分点下降至2018年2月末的8.81个百分点。
“温州指数”的建立为温州乃至全国民间融资市场提供了一个“风向标”,提升民间融资价格透明度,进而改善和优化民间融资市场资源配置,引导民间借贷利率走向理性,从源头上铲除了人为扭曲利率乱象的温床。
资本市场怎么利用:机制促进风险共担,跑出企业上市“加速度”
温州民营经济发达,民间金融活跃,然而,资本市场方面却存在先天不足。到2006年上半年,温州全市仅有一家国有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探索与实践一片空白。
为引导温州企业在资本市场获得发展壮大的“血液”,温州在金改启动之初,专门设立了温州金改试验区资本市场培育重点项目办公室,并于2013年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动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造,截至2018年底,温州市已有1260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为“温州板块”崛起提供了支撑。
为大力推动企业上市,温州市出台了企业上市十条新政,创新建立上市风险共担基金,并根据政策落实情况,及时梳理、明确政策条款,减少政策兑现的羁绊。其中,风险共担基金被视为地方政策在上市扶持政策的突破。据介绍,该基金规模为5亿元,对于列入重点辅导推进拟上市企业,按股本比例给予1000万元到1500万元的垫付。截至2018年,已完成5家温州企业6000万元风险共担基金的拨付工作,并开展对3家企业的审核工作。
“现在鼓励上市政策这么好、力度这么大,能上的就赶紧上,大胆上。”希伯伦科技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时,董事长孙安远主动当起了上市“宣传员”。同时,受政府政策的鼓舞,他还准备与一家投行合作成立并购基金,并成立一家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辅导国内企业登陆纳斯达克,为温企筹备上市搭桥铺路。
在鼓励上市的同时,温州还为拟上市企业打造了完整的上市促进机制:多部门联动全程协助扫除“障碍”,企业专员帮忙上传下达效率提高,促进会提供上市智囊服务,上市促进机制更加系统更加精准。温州市几大班子领导结对挂钩重点拟上市企业,帮扶解决各类问题,当年就为重点拟上市企业解决社保、纳税、“两链”等方面难题200多个。牵头开展中介机构评价工作,邀请历年在温展业优秀的机构专家组成顾问团,形成了“政府推动+中介支持”的服务新机制。推出上市服务专员机制,遴选15个部门的30名服务专员,为130余家重点拟上市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
2017年4月,温州启动上市100计划。随后浙江“凤凰行动”计划拉开序幕,温州以冲锋冲刺姿态跑出上市“加速度”,资本市场上的“温州板块”呼之欲出。数据显示,2018年,温州全市新增上市公司4家,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达到27家,新增上市企业数跃居全省第二,全市拟上市后备企业达到226家。
在大力推动优秀企业上市的同时,温州还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对接浙江股权交易中心等区域性股权交易平台,开展挂牌和交易。截至目前,全市累计85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区域股权交易平台挂牌累计超过1060家,小微企业发展潜力得到有效展示。
新闻推荐
“白羽鸡第一股”民和股份前三季度净利大增八倍,实控人打算减持套现6亿元
记者|梅岭在鸡肉、鸡蛋、鸡苗价格接连创下历史新高背景下,相关概念股业绩也迎来了大幅上涨。10月22日,被称为“白羽鸡第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