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智慧医疗助力健康养老服务

老年生活报 2019-10-18 08:21 大字

“小度小度,播放一首《北京的金山上》! ”

北京70岁的刘奶奶今年重阳节收到一份有趣的礼物——AI“小度智能音箱”。自从孙女教会她如何使用以后,她每天清晨都呼唤小度播放歌曲,有时候还要问问小度“今天星期几”“今天温度多少”,小小的智能音箱扫去了她晚年生活的寂寞,带来了很多乐趣。

“智慧”好礼

当下,惠及老人晚年生活的不仅仅是智能音箱,还有一系列人工智能适老化产品。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尤其是智慧医疗的深度赋能,为养老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每个人都会老去,当子女无暇全程陪伴父母,当衣食住行已变成“医”食住行,如何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已成为当下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在人工智能(AI)、大数据、物联网、5G等新技术深度赋能智慧医疗背景下,智慧养老正逐渐提供可行性方案和美好愿景。例如,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养老领域,研发出一系列陪护机器人,可提供移动辅助、卫生保洁、行动助力、安防保护等服务,解决老年人日常照料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为居家养老搭建起信息化平台,建立老人基本信息等数据库,实时跟踪记录。

政策推动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和普及,智慧养老成为中国老龄事业与产业发展的方向之一,“智慧养老”也成为近年来政府文件的高频词汇。

2012年,全国老龄办首先提出“智能化养老”的理念;2017年,《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计划在5年内建设500个智慧健康养老示范社区,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养老体系。

去年12月,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健委公布 《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其中涵盖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家庭服务机器人等6个产品类项目,居家健康养老、个性化健康管理、互联网健康咨询等59个服务类项目。

根据统计,从2010年到2018年,我国养老产业的行业规模从1.4万亿元增长到6.6万亿元,增长幅度达371.4%。预计2030年将达22万亿元,成为第一大消费产业。

实践探索

智慧养老驶入发展快车道,全国不少地方在政策的推动下开始探索智慧养老模式。

在上海,“AI+5G+养老”为老人在家门口享受智慧养老提供了近在咫尺的想象空间。今年8月以来,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周家渡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成了社区老年人的“网红”打卡地。据了解,该中心集成“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5G远程医疗服务和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不仅有各类智慧科技助老设备,还整合了街道医养资源,探索出了一条智慧养老聚能、赋能的路径。

在北京,朝阳区八里庄东里社区“健康家e养老计划”早已发放了智能腕表,可以随时监测佩戴人的基本健康数据,还设有一键呼救、亲情拨号等功能。智能腕表还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监测数据与老人亲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云同步”。

在杭州,闸弄口街道共为辖区1300余名老人提供家访式的健康服务,并及时更新电子健康档案,汇总健康小屋、居家穿戴、上门服务等检测数据,同步上传至医疗科技公司云平台,辖区内老人实现“一人一档”。

而作为全国第一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企业,重庆中铁任之养老产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彬表示,“智慧化”就是要以满足老人需求为出发点,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老人提供精准的全时段服务。

“从产业链来看,北京、上海等地的智慧养老产业链条已初步显现;从模式上看,我国智慧健康养老已初步形成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智慧健康养老综合服务模式、智能居家养老模式、社区医养护一体化模式等多种发展模式。”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与健康管理学院院长印罗观表示。庞建新

新闻推荐

A股银行估值尚处洼地水平

新闻延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