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专访日本GLOBIS商学院校长:亚洲商学教育如何出海?

界面新闻 2019-10-09 11:48 大字

记者 | 江敏

编辑 |

19世纪后半段,美国企业发展迅猛催生出一批专门培养商业人才的学校。历经一百多年,诸如宾大沃顿与哈佛商学院等先行者牢牢控制着全球商科教育的领导地位。国际化又使得欧美商学院兴起开设海外校区的风潮,除了在新兴经济体积累更多商业观察,商学院们也意识到,开拓海外生源是未来生存的关键。

相比之下,亚洲商学院起步要晚得多。以日本为例,尽管其经济在战后奇迹般的恢复,并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而商学教育并未同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曾以“公派"名义大力输送人才至美国高校进修,但直至九十年代,日本仅有一桥大学与庆应义塾大学等少数高校开设商学院。

泡沫经济破灭让日本商界人士对传统企业抱持怀疑,企业也在思考如何提升管理者素质。日本国内出现一批新型商学院,与依托高校而生的传统竞争者不同,它们一开始就着眼于职场人士和企业,走出一条非典型的发展之路。

堀義人在1992年成立GLOBIS时并未想到,这一机构会在20年后拥有日本招生规模最大的商学院,其业务延伸至风投和出版,并将市场拓展至亚洲其他国家。在他看来,日本商业环境和企业氛围的确对商学教育制造不少路障:大公司多为资本集中型,中小企业生存艰难;日企更偏爱提拔雇佣“自己人",而非聘用市场中履历优秀的高级经理人;因担心职业生涯中断,职场社会人也不愿全职进修等等。

但国际化和科技浪潮在倒逼日企转变经营思路,这家非典型商学院也搭乘快车找到出海“风口"。界面教育有机会与GLOBIS商学院校长堀義人,以及中国区负责人赵丽华聊了聊这家商学院从0到1的故事,以及他们对商学教育出海的理解。

界面教育:1992年时,日本商学教育发展如何?为何会想要创办一所商学院?

堀義人:我曾在哈佛商学院学习过两年,他们的案例教学,以及对商业创新的探讨对我冲击很大。但在日本,当时只有两所大学在做商学教育,而且是全日制式,几乎以理论教学为主。我就有了一个想法,在周末为在职人士提供商学教育。

一开始,我自己研发教材,在东京涩谷租下一间小公寓作为临时的教学点,用80万日元开始创业。那时网络还没有很发达,市场营销几乎全靠在出版物上打广告、写邮件和去写字楼扫楼。做出口碑之后,正逢2006年文部省对大学申请政策改革,我们拿到认证资质,花了14年正式成为一所商学院。现在在东京、大阪、名古屋、仙台和福冈等地都有教学点,在市场上占三成份额。

界面教育:日企氛围保守,强调终身雇佣,这是否会影响职场人对商学院的接受度?

堀義人:1992年正好是日本经济出现泡沫后的萧条,经济环境不好,职场人对日本企业的经营方式提出许多疑问,对自己工作现状不满,对未来焦虑,但他们仍想拥有好的职业生涯,希望通过教育改变自己。这部分需求在增长,初期业务并不难拓展。

但正如你说的,刚学习时许多学员很犹豫自己未来要怎么走,对转行很恐惧。每个职场人士的教育需求都不太一样,一些人想通过进商学院实现转型,还有一些想创业,继续干本职工作的人也希望获得提升。

对企业来说,他们也遇到困扰,经济环境变动需要内部教育。所以将商学教育扩展到企业这条路能走通。像是丰田、本田、索尼,三菱、住友等与我们有业务往来。这一块业务也帮助我们后续“出海"。

商学院不是学员们混人脉或提升学历的地方,知识是否有用很重要。我们很少聘用大学教授,而是请企业从事过经营的专家来授课。除了案例教学之外,也要求学员最终要解决自己所在岗位或行业问题,并作为考评点。

界面教育:商学院成立风投公司的逻辑是什么?这部分业务怎样影响商学教育?

堀義人:风投业务从一开始就在我们计划之中。在哈佛求学时,我发现日本比较强的企业都是索尼、新日铁这种资本集中式企业,而美国已转向知识服务产业,企业所需要的燃料发生变化,有三点比较重要:人、财力和知识。历来,美国的商业转型势必将影响日本企业,我们就依此将商学院、风投,以及与此相关的内容出版作为发展规划。

最初,教育板块也为其它业务积累资金,GLOBIS用5亿日元开始了第一笔风投启动金。四年前我们投过的一家叫Mercari的企业,它与中国的咸鱼类似,用户可以在手机上买卖二手物品,现在它的估值超过20亿美元,成为日本首家独角兽企业。

投资一家企业时,你很难知道它未来会怎样,但知识会帮你做出判断。通过风投,我们又能知道现在产业变革的趋势,以及接下来人力市场需要做什么,想清楚了这点,自然就了解未来商学教育需要什么内容。

界面教育:是怎样的契机使你们到中国发展?

堀義人:2012年我们做了两件事,开始英语全职教学,并在中国和新加坡开设业务。我们是与日企一起进入中国。因为一些法律问题,我们并没开展有学历认证的商学院业务,而是以企业商学教育为主,这块也有约100家公司与我们合作,本地企业约占四成。

赵丽华:我曾在日本GLOBIS从事研发与教学工作,有许多中国高管曾建议我回国办学。此前,日本企业只要派一位技术人员管理中国的工厂,用低人力成本,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出口到各国。但从2010年左右开始,日企发现中国正在从“工厂"向“市场"转变,仅针对日本商业生态圈的企业面临重新定位。无论销售、研发都需要大量导入中国人才,开拓非日企客户,创造针对中国用户的产品。

一些日企甚至喊出“半数部长都要是中国人"的口号,拼命提拔本地人。但提拔之后,缺乏知识经验的新部长很容易做出错误决策。企业对管理者的教育需求凸显,出现许多“接班人培训班"和“部长级培训"等。从教学内容上看,我们的课程主要教会管理者认清客户和需求,以及如何驱动上层决策。与传统商学院相比,我们会教授基础理论框架,重点是会带着管理者去做本公司的业务课题。

与其他进入中国的商学院也不同,我们并未先与高校合作,后建立独立学院。GLOBIS在日本产生时就不是走学术路线。

界面教育:在进入中国后遇到最大的难题是?

堀義人:招收好的教员。教材只需要翻译,但在工作领域有所成就、又有MBA背景、会做案例教学的商业专家太难找。这也是我们努力搭建线上教学的原因。

界面教育:今年你们发布AI围棋的项目,你认为AI技术将如何改变商学教育?

堀義人:对比百货店与阿里巴巴,电视与Blibili,技术革新对商业影响太深,我们大概做了10门与技术相关的课程,AI围棋也是一次探索。在AlphaGo打败柯洁之后,人们对人工智能感到吃惊。经营者管理企业需要情感,AI还无法胜任这一点,但它能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我们今年四月成立了“顾彼思人工智能管理教育研究所"(GaiMERi),利用人工智能对下一代管理教育模式进行研发。他们在研究怎样在教学场景中通过表情判断学员的理解度。另外,一些考卷和入学申请可以用智能化系统进行评分和筛选。当然,还是会有人工去做抽检。

教育是很难通过考试去衡量效果,特别是商学教育。但我们尝试与企业更紧密的合作,看看学员回归岗位后,是否在实践中反映出素质提升,通过数据寻找更好的教育方式。就像风投一样,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但我们还是会将现在所预见的能力要素融入课程之中。不断思考教育的变化,不断想象和描绘未来,它就会越来越清晰。

新闻推荐

本来集团获2亿美元融资背后:顺丰加码生鲜新零售

记者|杨霞10月8日,本来集团宣布完成新一轮D1轮融资,金额达2亿美元,明德控股领投,北京电商投资以及老股东鼎晖资本、高榕资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