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目前在轨卫星已达39颗, 今年将再发射5~7颗,明年发射2~4颗 北斗全球系统建设明年将全面完成

安徽工人日报 2019-09-13 03:08 大字

2017年底,随着中国第三代导航卫星——北斗三号的首批组网卫星(2颗)以“一箭双星”的发射方式顺利升空,北斗三号系统建设步入超高密度发射期,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在近日于上海召开的第八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杨军向来自世界1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专家学者介绍说,目前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向全球提供RNSS(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服务,在轨卫星共有39颗。今年还将再发射5~7颗,明年再发射2~4颗卫星后,北斗全球系统建设将全面完成。

众所周知,卫星导航应用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航天技术的创新与突破。杨军介绍,北斗系统正是通过创新推动技术发展,使星载原子钟提高了三个数量级,卫星定位精度稳步提升;通过扩展功能,在进一步提升全球导航定位授时性能和区域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了全球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等服务能力,为世界航天技术贡献“中国智慧”。

同时,创新还推动了北斗系统的应用产业发展。譬如,物美价廉的北斗芯片正在进入28纳米时代,通过建立地基增强系统,实现了全国一张网提供优质高精度服务;通过开展行业和区域示范,推动了北斗产业生态的良性发展。

北斗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其建设目标是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形成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据介绍,北斗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用户段包括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

由于一贯坚持开放合作、资源共享的原则,北斗导航系统目前已与GPS、格罗纳斯实现了兼容互操作。同时,北斗导航系统还加入了国际民航、国际海事、3GPP移动等国际组织,加快融入全球服务的步伐,为世界卫星导航贡献“中国力量”。

据悉,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上,我国遵循开放性、自主性、兼容性、渐进性的四大原则,并制定了“三步走”发展规划:从1994年开始发展的试验系统(第一代系统)为第一步,2004年开始发展的正式系统(第二代系统)又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二步与第三步。至2012年,此战略的前两步已经完成。根据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在2020年完成,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等服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覆盖。(储棕荷)

新闻推荐

新三板企业IPO阵营持续扩容

■市场点击新三板企业IPO成功过会情况持续增多。数据显示,截至9月10日,今年以来新三板公司共有21家企业上会。其中,17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