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为了大地的丰收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9-08-30 11:30 大字

云南的大山里,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吉林白城市农科院院长任长忠目光所及的是一片充满希望的 “绿地毯”——他心爱的燕麦试验田。

数千里外,任长忠位于吉林白城的办公室里,珍藏着白、黄、蓝三条饱含真情的哈达,分别为西藏、青海、内蒙古的农牧民含泪所送。人们饱含热泪,是因为燕麦让寒冷的高原和贫瘠的土地吐露芬芳,让农牧民实现了靠种粮脱贫致富的夙愿。由任长忠领衔的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是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50个子体系之一。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800多个农业科研教学等企事业单位、40余位院士、2600多位农业科学家,构成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 “国家队”,把农业科研创新的最强实力“拧成一股绳”。

这股绳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源自植根大地的泥土气息——用执着坚毅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这股绳之所以成大器,是因为源自不忘初心的共同梦想——让脚下的泥土更有生产力,让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纵观50个体系,既有水稻、玉米、生猪等大宗农产品,也有食用豆、荔枝龙眼、水禽等与农民收入密切相关的特色农产品;既有谷子、茶叶、蚕桑等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也有木薯、啤酒大麦、酿酒葡萄等新兴加工原料产业。农业农村部推介的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一半以上是由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研发的,这些技术大幅度提升了我国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打破了部门、学科、区域界限和利益藩篱,实现了‘集团军’式协同创新,着力化解科技与产业 ‘两张皮’现象。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介绍,其中有三个核心密码,一是建立研发经费稳定投入机制,二是按照全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三是采取“自下而上确定任务、自上而下分解任务、技术用户评估效果”的管理办法。

在广袤的田野间,处处可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科专家扎根基层、服务农业的身影。从儿时的那一抹浓浓的乡愁到学成后立志科研报国的情怀,再到助农增收致富的一份责任。

数据无声却最有说服力——12年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共取得了130项标志性成果和328项重大成果,农业领域三分之二的国家级科技奖励成果是由体系人员主持或参与完成。这些重大成果凝聚着科学家的汗水,刻画在农民的笑容里,生长在芬芳的泥土中。 据《光明日报》

新闻推荐

央行新个人房贷利率政策落地 短期内个人利息支出基本不受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公告称,自2019年10月8日起,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以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