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几元钱出事赔30万 “网络互助产品”靠谱吗?
商业保险在众多国人眼中门槛高、不实惠,有统计显示,中国大陆每10个人中只有一人购买了商业健康险。
门槛更低的“网络互助”似乎带来了新的选择。它与传统保险截然不同:不再预收大笔保费,没有资金池;在互联网上组成用户群,只要符合平台规则,群体里一人落难,其余参与者按照约定,必须拿出互助金,风险共担。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投身于此。在保障行业,公平与风控该如何平衡?
为让人看懂规则,设“语文组”抠条款表述
2018年10月,支付宝在其客户端内推出相互宝。这项“大病互助计划”为遭遇大病或严重意外的参与者,一次性给予最高30万元互助金,截至目前,吸引了8000多万人。
“网络互助几乎没有参与门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说,“比起商业保险,它事后均摊,每人每次出资额很少。”
在相互宝今年8月上半月的扣款公示中,500人向另外7732万名参与者申请了救助,原因包括癌症、开颅、心肌梗塞等。为帮助这些素未谋面的网友,7732万人,每人拿出了1.47元。
相互宝曾承诺,2019年的单人分摊总额不会超过188元。而市场上的保险类产品,以30岁人群为例,一次性给付30万元的重疾险,每年售价至少三四百元,年纪越大保费越高。
互助产品普遍试图向外界传递的信息是,比起传统的保险模式,它们更加透明、公开、简单。“要吸引那些保险原本触及不到的群体。”水滴筹创始人沈鹏说,水滴互助一度参照保险业合同设置加入条件,却让很多用户认为过于严苛,“渗透率注定上不来。”蚂蚁金服副总裁、保险事业群负责人尹铭也介绍,为了令健康告知等规则尽可能通俗易懂,相互宝内还有一个“语文组”,任务便是细抠条款表述。
作为群体公约,所有人的标准必须完全相同
目前在网上检索,相互宝、水滴互助等多家主流互助平台,都有因“拒赔”引发争议的案例。
相互宝试图用集体投票的方式解决争端。相互宝的8000多万用户中,目前有100多万通过了线上考试,成为了“赔审员”。在为期24小时的赔审中,他们将就是否给予救助进行投票。最终,多数方意见将决定是否给予互助金。
“互助作为群体公约,所有人的标准必须完全相同。”相互宝的一位负责人承认,要被几千万人同时认可,意味着平台缺乏协商空间。规则必须更加严密。
不过,赔审制度不能解决不断扩大的人群提出的所有挑战。根据相互宝公布的每期花费,7月下半月的一期,需救助人数为496人,人均分摊费用为半月1.48元,与5月每位用户只需分摊5分钱的花费相比,增长了近30倍。不少用户议论纷纷。
不是要和保险厮杀,而是一起满足大众需求
曾任相互宝产品负责人的方勇调研时发现,一款看似保额100万元的返本型保险产品,将合同拆解后,针对重疾和意外的保额实际只有几万元。
人们的偏好最终形成了保险行业的“怪圈”——实际保障力度很低,类似理财的长期储蓄型的保险,销路很好;真正“一次性掏钱买保障”的健康险,尽管超过八成的产品,每收取100元保费,80元以上都赔给了用户,却只在保险市场占极小份额。国内数家专门经营健康险的公司,长期处于亏损。
加之整个保障领域,社保依旧是绝对主流,商业健康险不成规模,缺乏资源和话语权,既缺乏条件迅速提升管理、精算、风控、核查等能力,很难识别带病加入、虚报病情等保险欺诈者,也没有与医院等医疗机构交涉的筹码,无法接入医疗体系,管控医药花费。
因此,为了控制高居不下的成本,健康险产品多多少少要在售价、保额、疾病保障范围再作出调整,不少产品将理赔仅局限于公立医院就诊或住院。老百姓也因此更觉不划算,影响了购买欲望。
而网络互助平台所瞄准的,正是当下商业健康险尚未能覆盖的市场。“网络互助不是要和保险厮杀、抢饭碗,而是一起培养、满足大众保障的需求。”他说。
方勇举了个例子:相互宝在用户40岁时,会将互助金额由30万元断崖式下降至10万元。这既是风控的需要,也是利用用户厌恶风险的心理,督促其添置更全面的保障。(据中国青年报)
新闻推荐
2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高政表示,为补足当前文化和旅游消费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