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走势会结束分化、整体走出破净困境吗
近年来,A股银行板块一直处于“破净”潮。在A股上市的33家银行股中,截至8月23日收盘,处于“破净”(即股价跌破每股净资产值,市净率低于1)状态的有23家,比例达到近七成,市净率高于1的仅有10家。
在股价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不少银行股价触发了稳定股价措施启动条件。银行股能否走出“破净”潮?
大股东增持,能拉升银行股价吗?
今年以来,已有包括杭州银行(600926.SH)、贵阳银行(601997.SH)、苏农银行(603323.SH)、江阴银行(002807.SZ)、上海银行(601229.SH)在内的5家银行触发稳定股价措施启动条件,并在随后实施了稳定股价方案。具体措施包括:回购股票、持股5%以上的股东增持股票、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增持股票等。
除此之外,也有股东主动“逆势”增持。比如8月12日,上海银行第四大股东TCL集团以自有资金在二级市场上增持上海银行157.2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1%),增持后持股比例达到5%。
兴业研究大类资产配置分析师孔祥认为,考虑到银行的资产体量比较大,同时受经济周期和流动性影响强,单纯靠高管、股东增持等增持对股价的影响比较小,核心是银行战略定位和业务经营,即通过差异化的经营,实现高净资产收益率(ROE)。目前看,获得高ROE应着力获取高息差,这体现在争取高收益资产、获取低成本负债。
一位不愿具名沿海上市城商行人士告诉澎湃新闻,以他们接待机构投资者调研的经验来看,机构投者投资银行,最关键的是看银行财务指标,现在很多公私募都引入了选股模型,只有财务指标符合选股模型的要求,如ROE、ROA达到一定指标才可能入选,通常情况下不会收某些利好或者利空消息的影响。而且银行的主要投资者是机构投资者长线投资为主,散户比较少。
上述人士同时表示,银行不同于小盘股、题材股,不靠短线拉动,一般为长期持有长期投资。因此决策依据也是一些较为基本面的数据。银行盘子比较大,高管和股东增持对股价影响不大。“你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数据,超过同行业,同时业务要比较有前景,能给大家提供想象力。”
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对澎湃新闻表示,一般机构对银行都是重仓持有,配置的话一般配置头部的几家。他们的选股思路是,大的国有行配置1家,股份行选1家,城商行选1家,农商行选1家。基本比较少在同一个类型里配置多家的情况。
上述银行董办人员侧面印证了该私募基金经理的说法。“现在优质资产比较缺乏,基金公司普遍存在抱团取暖的现象,某种程度上放大了银行的马太效应,造成的情况是头部的银行被选择的非常多,尾部的无人问津,甚至该细分领域里第三名、第四名被重仓的机会要远远小于头部。”
金融科技:助力落后的银行弯道超车,还是加固优势银行护城河?
近年来,不少银行提出金融科技为银行赋能的理念,那么金融科技的加持能否助力落后的银行后来居上?还是会使得优势银行的护城河加固得更深?
中信建投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杨荣认为,零售业务是最容易被金融科技颠覆的业务。
以招行为例,招行近年来加大了金融科技的投入,在人员、战略等方面都予以倾斜。金融科技对于招商银行的原有零售业务优势主要有两点增强。
一是引流原有零售客户向线上转移,将持卡人变成App用户。随着中国进入无卡时代,手机端App逐步代替银行卡成为银行业务的新入口,借力月活用户考核激励,零售客户数量会出现几何级数增长,金融科技实力强大后,客户画像更加完善,为客户推送产品和服务更加精准,单位客户的贡献度提升。金融科技对招商银行收入端的贡献将逐步显现。
二是招商银行不良率的快速降低,得益于招商银行在大数据和金融科技方面的技术优势。针对长尾客户,传统的风控模型时是无效的,从而必须要有新的模型和数据来实现更好的风险管控。随着招行开放场景的扩大,场景金融业务的发展,其积累客户数据和信息更加全面和准确,纬度更长,从而在风险管控上的有效性更高。
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认为,金融科技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巩固了龙头的优势。过去过去十年四大行的资产规模占比不断下降,未来10年这种趋势不会延续。大家都开始转型零售的时候,大行的网点优势、APP研发优势都会体现出来,给中小银行造成的竞争压力会比较大。
上述沿海上市城商行人士认为,互联网赢家通吃效应,在银行业同样存在。以银行的App为例,形成粘性后,客户很难迁移到一个新的App上,而基于原有的客户群体,开发场景金融就会有更低的成本。因此提前布局零售取得先发优势的银行,未来护城河会进一步得到巩固。
新闻推荐
毕马威:中国银行业发展由重视“量”的高速增长转为“质”的增长
记者|郝昕瑶编辑|8月23日,毕马威中国发布《2019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18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