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江南的绿色崛起 看巴彦淖尔市如何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8月6日至9日,“践行“四力”走边疆——全国百家党报社长(总编辑)巴彦淖尔行”大型采访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举行。
本次活动由中国北方报业大联盟、巴彦淖尔市委宣传部主办,巴彦淖尔日报社承办,来自全国各地党报的130多名党报媒体记者参加。活动期间,大家先后深入临河区、乌拉特中旗、五原县、杭锦后旗、磴口县等5个旗县区,现场采访巴彦淖尔市以“天赋河套”为引领,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生动实践,亲身感受巴彦淖尔市推进“五区共建”,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为实现塞上江南、绿色崛起奋斗的最新成果。活动期间,还举办了“聚合融媒力量,赋能品牌成长”主题论坛,与会媒体记者畅谈采访感受,并分享了各自媒体发展经验。
本报记者郭建设侯卫东
巴彦淖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黄河“几”字湾顶端。
“巴彦淖尔”系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泊”。该市面积6.5万平方公里,人口170余万,聚居着蒙、汉、回、满等40多个民族。这里地形天生,大自然的华丽馈赠和河套儿女的勤劳勇敢,造就了独特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根基。
山水林田湖草奏鸣曲和谐动听,“天赋河套”农产品公用品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生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活力绽放......来到巴彦淖尔,不禁让人眼前一亮。当前,巴彦淖尔市坚持以“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加快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在实现塞上江南、绿色崛起的道路上砥砺奋进、稳健前行。
生态建设——奏响“山水林田湖草”和谐共鸣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巴彦淖尔境内阴山巍峨、黄河奔涌,层峦叠嶂、沙漠浩渺,草原一望无垠、湖泊星罗棋布,再加上八百里河套田园,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生命共同体。在这一生命共同体中,任何一部分出现问题,最终都会引发全身症状。
最重要的生态要素——乌梁素海流域面积约1.63万平方公里,与南部的黄河、东部的乌拉山、北部的阴山山脉和乌拉特草原,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共同体,也共同构成了我国西北、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是全市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的核心,也是实现全市绿色发展的前提和根基。
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办法在于全域综合治理。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在乌梁素海打响了一场点源、面源、内源综合治理的战役。
点源治理釜底抽薪。该市出台了《乌梁素海源头污水治理实施方案》,实施点源污水“零入海”行动。计划于今年底,全市5500多万吨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全部再生利用,不再进入乌梁素海,彻底斩断点源污染。目前,全市已建成乌梁素海流域2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排水污染源在线监控。建成投用8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和3座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覆盖各旗县区。
面源治理系统施策。今年,全市全面开展农业生产“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四控行动,将投入1.7亿元,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内源治理产业破题。实施产业化治污新对策破解清淤投入难题,通过底泥变有机肥破解清淤去向难题。通过大力实施生态补水工程,提升湖体生态功能。规划实施“河湖联通”工程,把区域内湖泊、湿地、水库通过水网体系连接到一起,变水患为水利,彻底解决乌梁素海流域生态隐患问题。
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随着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脚步的加快,乌梁素海水质逐年转好、乌兰布和沙漠披绿、乌拉山植被恢复、森林绿地面积扩大,我们欣喜地发现,巴彦淖尔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乐章越奏越动听。
“天赋河套”——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绿色发展的根基和命脉,而绿色发展又是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的治本之策,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该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牌”和“绿色牌”相辅相成、同步发展的路子。
巴彦淖尔“水土光热”条件非常好,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具有发展现代农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多少年来,河套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一直是千家万户直接面对着市场,由于缺少统一的区域品牌、生产标准和让优质产品走向高端市场的渠道和平台,导致好产品没有好品牌,高品质没有高收益。
经过多年实践,该市提出以“天赋河套”品牌为引领,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发展战略。
2018年5月10日,以“河套农产,献给世界的友好食物”为主题的河套农产品品牌战略发布会在上海举行,自此,建设河套农产品品牌,推进河套品牌注册、认证和保护工作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2018年9月7日,“天赋河套”巴彦淖尔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天赋河套”品牌大幕开启,首批获得品牌授权的6家企业10款产品精彩亮相。
一年多来,河套白酒走出国门,兆丰面粉摆上了北上广市民的餐桌,从人民大会堂到纽约时代广场,标有“天赋河套”符号的产品吸引了海内外消费者的眼球。“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这颗被寄予厚望的种子已经在巴彦淖尔这片沃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并结出累累硕果。今天,“天赋河套”品牌对巴彦淖尔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品牌,更是推动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在“天赋河套”品牌引领下,该市已形成粮油、炒货、果蔬等六大优势产业,农畜产品出口额连续10年居内蒙古首位,远销五大洲93个国家和地区,受到了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好评。在“天赋河套”带动下,全市农副产品注册商标1996件,其中驰名商标7件、著名商标65件、知名商标131件;河套巴美肉羊、向日葵、枸杞、西甜瓜、番茄、肉苁蓉等16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累计认证“三品一标”企业104家,产品341个。
一个品牌创立不容易,守住更难,只有品质,才能让它流传下来。为此,该市在农业生产中始终把提升产品品质作为品牌发展的第一要务,着力推进农畜产品品牌化体系、标准化体系、可追溯体系“三大体系”建设,推进农牧业生产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四控”行动。目前,已新制定了130项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获得“三品一标”的认证企业共有125家,建设“三品”原料生产基地面积269万亩,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0万亩。全市130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及“三品”企业纳入信息追溯信息,到2019年底前,全市规模农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将实现追溯信息管理全覆盖,让“天赋河套”这块崭新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三产融合——八百里河套平原绽放无穷魅力
风吹麦浪,瓜果飘香,葵花向阳,粮丰畜壮。盛夏时节,八百里河套田畴似锦、沃野生金。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遍布城乡,一条条农牧业产业链在田野上延伸;精深加工农产品走俏国内外大市场;订单契约型、服务协作型等各种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带给农牧民更多实惠;科技人员走进田间地头“零距离”服务农牧民,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无穷魅力正在这片热土上尽情绽放。
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产业链条延伸到田间地头。近年来,该市培育、引进了恒丰、河套酒业,中粮、伊利、蒙牛、圣牧高科、鲁花、小肥羊等一大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了粮油、肉乳绒、籽类炒货、瓜果蔬菜、蒙中药材、酿造加工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在“天赋河套”品牌引领带动下,全市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今年一季度,全市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有291家,实现销售收入94.8亿元,同比增长7.6%。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7.2%以上。
郑玉全是前旗大佘太镇新胜村四组农民,家里有150亩土地,以前种玉米,一亩地收入也就400多元。2017年,他把自己家的150亩土地全部流转给内蒙古天衡制药有限公司种植药材,每亩土地流转费520元。同时,自己也从农民摇身一变,成为挣工资的企业管理人员,在基地负责药材从种到收的全程管理,月工资4000元。在种植和采收季节,如果他愿意种植、采收,每天又增加150元。郑玉全高兴地说:“以前受苦受累一年下来最好的时候也就收入五六万元,现在我土地流转费一年7.8万元,工资最少4.8万元,加起来12万多,收入翻了两倍还多。以前自己种地每年为种啥发愁,担心旱了、涝了,真是操不完的心。现在,这些都不用我操心了,连吃住都在基地,而且免费,你说划算不划算!”
目前,该市通过订单契约型、服务协作型、股份合作型等9种农企利益联结方式,农企利益联结覆盖率已经达到80%以上,辐射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5%,20万户农牧民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给农牧民带来了更多实惠——2018年,全市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221元,农牧民人均来自产业化的收入近万元,占总收入的70%以上。今年上半年,全市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71元,同比增长8.8%。
田畴织锦绣,牧野好风光。巴彦淖尔这块绿色有机金字招牌,换来了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的好景象。“塞外粮仓、天下厨房”“草原上的菜篮子、黄河边的农艺园”,今天的巴彦淖尔正乘着“天赋河套”的东风,向着塞上江南、绿色崛起的目标阔步前行。
新闻推荐
央行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 在原有1年期品种基础上增加5年期以上期限品种,报价银行加入城商行、农商行、外资行与民营银行
8月17日,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央行宣布,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