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半年亏损9亿美元,WeWork上市在即盈利仍是难题

界面新闻 2019-08-16 16:18 大字

记者 | 孙梅欣

WeWork于8月14日晚间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布了招股书,预示着这家成立了9年的全球联合办公头部企业离上市不远了。

由于WeWork早在去年年末就已经提交了一份S-1注册声明草案,并根据保密协议,要在上市前数周才会公布招股书的内容,因此WeWork的上市已是近在眼前。

招股书显示,这家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大的联合办公企业将计划筹措10亿美元的融资计划,其承销商包括摩根大通、高盛、花旗、瑞信、汇丰、瑞银等银行。

从WeWork公示的股权结构来看,WE Holdings LLC 是最大股东,持有公司A类股242.87万股份,B类股票1.118亿股股份;其次则是软银,持有公司A类股1.1398亿股股份,也是WeWork的最大外部股东;另外,Benchmark和J.P摩根分别持有3264.53万股和1854.23万股A类股东,成为WeWork持股前四位的股东。Benchmark是一家集成电子制造服务提供商。

在高管及董事层面,持股量最大的为WeWork联合创始人之一兼首席执行官亚当·诺伊曼(Adam Neumann),其持有242.87万股A类股、1.125亿股B类股和全部共计106.2万股的C类股。他同时还是大股东WE Holdings LLC的持有人,因此其对这家公司有着大部分投票权。

另一联合创始人布鲁斯·邓列维(Bruce Dunlevie)只持有3264.5万A类股。

WeWork称,目前在29个国家和地区的111个城市有528家分店,共有会员52.7万名,40%的会员被认为是企业客户。而在2018年6月底,会员人数则是26.8万名,12月底则为40.1万名。

人员的快速扩展显现出WeWork正经历着快速扩张期,其公布的业绩也同样展现了这一点,

招股书显示,到2019年6月30日,今年上半年WeWork的营收达到15.3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约7.64亿美元增长100.91%。而2016-2018年全年收入,则是4.33亿美元、8.14亿美元和15.21亿美元。

招股书称,自2014年以来,会员基础年增长超过100%,他们在成立的前7年多的时间才实现10亿美元的运转率收入,但之后只用了1年多运转率为收入就达到20亿美元,再之后6个月就实现30亿美元。

与规模一同扩大的是亏顺额。招股书的数据让WeWork的亏损情况再次尽收眼定。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2018年,净亏损额分别为4.29亿美元、9.33亿美元和19.27亿美元。而今年上半年,净亏损额则达到9.0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7.22亿美元又增长了25.2%。

事实上,包括WeWork在内联合办公所寻求的盈利模式,一直备受业界及投资人诟病。尽管从早期传播到招股书中不断强调的“空间即服务"(Space as a service),希望通过科技手段改造传统行业,但打造租金溢价进行投资并转手给企业客户,仍然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抹去其“二房东"的影子。

梦想加创始人王晓鲁认为,Space as a service不是传统商办地产对面积的方式,而是以用户规模推动增长。WeWork的用社区服务用户,把整个体系视为产品,用产品服务用户。

他认为,从WeWork招股书来看,目前大部分负债是由于继续选址、拿地签约、建设新场地,但呈现的远景目标也是在以后大量场地进入成熟运营阶段后,前期资本将会大量降低。

不过,WeWork仍然难逃“轻重套现"的嫌疑,特别是在今年7月,也就是WeWork上市前夕,传出亚当·诺伊曼通过出售股票和举债,从公司套现超过7亿美元,并用自己置业的房产租给WeWork。

WeWork在招股书中所提到的“风险因素",也不乏上述来自投资人的质疑,其中包括快速增长的可持续性和有效管理增长的能力;在新市场和现有市场拓展的能力,并增强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产品的能力。

巨额亏损也是无法回避的话题。风险中提到,根据亏损历史,在公司层面实现盈利的能力;保留现有会员和吸引新会员的能力;租赁的长期和固定成本性质相关的风险;产生足够的现金和以适当的条件获得融资的能力有关的风险;保持品牌价值和声誉的能力;与关联方交易相关的风险等项。

作为联合办公领域的头部企业,WeWork此次的上市历程,也可以给国内诸如优客工场、氪空间、SOHO 3Q等同类型企业提供参考的价值。

新闻推荐

走进高端装备制造业:资本助力,低谷期也是机遇期

记者|张艺作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体现、各产业链的核心制造环节,高端装备制造业被认为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推动工业转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