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团体迷思 需要建立异议文化
异议的力量作者:【美】查兰·奈米斯译者:胡小锐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出版日期:2019年7月
■郑渝川
金融市场的历史充分表明,多数派具有影响他人(少数、观望者)判断和行为的能力。尽管经济学家已经指出羊群效应是相当不理智的选择,而许多投资者完全听说过并理解了这一名词,却仍然会在之后的投资中继续照搬他人的决定,而不是自己尽心尽力地做调查。
经济学大师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将这种行为称为“声誉计算”,意思是说,投资者随大流而忽视自己判断的重要原因是,逆向投资行为的平均声誉风险大于平均财务风险。
同一现象也经常出现在职场。而今,越来越多的公司鼓励员工至少要在会议场合畅所欲言,敢于表达真实意见,但大多数人仍然选择沉默以待,这不仅是因为担心直言不讳触怒意见不同的领导,更重要的是,如果自己扮演与众不同的意见者,其他人的观点、倾向和沉默都会让自己感到害怕。
当然,上述现象也有其积极效应。我们通过京东、当当、豆瓣来搜索图书评分,在美团、饿了么等外卖、美食点评网站上查看餐馆的口碑,在多数情况下,其他消费者的评分可以帮助我们选优,并避免落入消费圈套——这些情况下,随大流要优于个人冒险。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教授查兰·奈米斯在其所著的《异议的力量》一书中谈道,我们在工作、生活、投资等很多方面的选择中,总是倾向于寻求共识,而这种共识常常被等同于多数人的意见。“无论是搜集、理解信息,或者运用某种策略来解决问题,还是寻求解决方案,我们都会站在多数人的角度,思路也会受到限制——与多数人保持一致。”
书中指出,寻求共识、盲目采信多数人意见,会让我们的思维方式单一化,行动与决策失去理性。如前所述,如果少数人与多数人的意见判断严重相悖,常常会让人感到处于孤立无援的困境,所以更可能选择沉默以待。单一的思维方式,常常造成信息的不完整,一些重要但不显眼的信息、问题,甚至会引发悲剧。
挑战多数人的意见,质疑共识,无疑需要勇气。但如果真的有人做出这样的勇敢选择,结果就会大不相同。企业要让员工大胆提出意见,最好的办法并不是在员工大会上,鼓励异议者发言,而是在开会前让员工们分别写下自己的意见并提交,可以匿名,事后不得涂改。如果组织的会议场合出现了反对意见,应当避免对异议者实施惩罚。《异议的力量》书中援引相关科学研究的结论指出,一旦异议者及其观点被尊重,其他带有不同观点的人也会受到鼓励,这对于组织集思广益具有重要的帮助。
要包容异议者,允许少数派挑战共识,领导者当然也需要具备相应的勇气和智慧。领导者需要意识到,异议可以增强思考的独立性,让不受重视的信息尤其是隐患、问题不受阻碍地被纳入考查范围;异议可以激发发散性思维,有助拓展思考的广度,推动创新。
《异议的力量》书中讨论了管理学、心理学等领域经常纳入讨论的群体智慧、团体迷思。产生团体迷思,而无法产生群体智慧的基本条件就在于,人们处于一个很有凝聚力且不受外界影响的团队;并且,这样的团队会有一个“指导型领导者”。换言之,人们一开始就知道团队的领导者会倾向于某项选择,这就会助长相应的团体迷思。团体迷思常常还会与团体参与者“达成共识的欲望、群体极化”等因素相关。因此,要促成群体智慧,走出团体迷思的泥淖,就必须建立起真正的异议文化,可以采取将决策团队分成若干个小组,鼓励其分享独有信息,鼓励提出不同观点的机制,甚至设定辩论来推动异议的形成。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A股持续震荡,格外考验基金经理的主动选股能力。根据银河数据显示,截至8月2日,由中欧基金周蔚文管理的中欧新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