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迈入“5G﹢智能”时代
经济日报记者 钱箐旎
中国建设银行首批“5G﹢智能银行”日前落户北京。这是建设银行继2013年推出全国首家智慧银行后,打造的金融与社会服务新场所,引人期待———
日前,中国建设银行首批3家“5G﹢智能银行”落户北京,分别在清华园支行、建国支行、兴融支行开业。这是建设银行基于自身的“新一代”核心系统,借助金融科技战略,融合了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金融、社交、生活等场景相连接,以提供极致用户体验为目标而精心打造的,令人充满期待。
可以看到,5G的发展使数据带宽呈几何级数增长,实时数据的传输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便捷和迅速。建设银行“5G﹢智能银行”的技术基础,正是5G科技。
今年3月,中国建设银行与中国移动签署5G联合创新合作备忘录,积极探索5G创新下的场景融合。双方充分发挥5G技术超高速率、超低时延、海量连接的特点,为“5G﹢智能银行”构建“生产网+互联网”的双5G服务网络,既满足了安防、远程协作、高清播放等业务需求,又满足了用户的5G上网体验。
日前,在建设银行北京清华园支行,经济日报记者通过5G信号亲身体验了远程“一对一”专家服务,视频全程无延时,与传统网点面对面服务几乎无差异。“5G技术支持了金融业务远程服务,扩大了客户自助业务范围。目前,‘5G﹢智能银行’可以提供300余种常见快捷金融服务。”建设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智慧柜员机、金融太空舱、智能家居、共享空间、客户成长互动、安防监控等新的应用场景,均通过5G实现了远程交互传输。”
同样在建设银行清华园支行,记者还与仿真机器人开展了互动交流,沟通毫无障碍。据了解,仿真机器人是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搭建银行网点高频知识库和专业知识库,可以通过仿生控制系统智能化匹配交流场景。不仅如此,进入“5G﹢智能银行”的各个区域,凭借人脸识别、智能语音,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客户可以迅速办理银行业务、咨询预约、5G-WIFI冲浪、下载分享个性化名片、体验寻宝记等互动游戏,享受各个场景下的个性化、专属化服务。
近年来,科技改变了很多行业,“去中心化”成为一种趋势。而建设银行此次推出的“金融太空舱”,十分引人注目。据介绍,这是一款多模态、沉浸式、智能交互“胶囊式”空间设备,将计算机视觉技术、智能语音、机器学习等多种人工智能技术相融合,客户在这里能够体验龙财富、信用卡、投资理财等业务。这一设备在将来是微型、可移动的“快闪”银行,哪里有需求,就可以将银行开到哪里,使金融服务触手可及。
同时,近年在建设银行网点大量布放并被频繁使用的智慧柜员机,成为“5G﹢智能银行”金融业务办理的核心。账户服务、个人贷款等对私业务,单位结算卡、对公预开户等对公业务,个人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签约业务,转账、汇款等支付结算业务及外汇业务等19大类、近300项功能都可以在智慧柜员机上快捷实现。
记者发现,在建设银行清华园支行,智慧柜员机、实物领取机均被布放在隐蔽空间内,外置舱门经过特殊设计,客户接近时,舱门自动打开;进入舱内,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能够自动感应识别客户、锁定舱门,并控制透明的舱门雾化,以充分保证客户隐私;若发生完成业务办理未退卡等情况,系统会及时提示客户。一系列感应均由物联网平台智能控制、精准协同,充分保证客户高品质体验。
“‘5G﹢智能银行’提供了一个\‘共享社区’,实现了联接无感、服务无界、安防无忧。”该项目负责人介绍,整个网点设施及系统无缝联接,潜在需求渗透进全过程,业务、娱乐、设备在5G及物联网技术应用下无感联接。在满足快捷金融服务的基础上,“5G﹢智能银行”还部署了便民缴费、预约挂号、公积金等服务,凸显银行的社会服务属性;并对摄像机、热成像摄像机、客流统计摄像机等设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安保行为分析,与后台实时协同——— 安保事件处置与服务流程的融合,打造了业内首个全区域行为监控的网点智能安防体系,保障客户人身、财产安全,确保网点正常运营。
(摘自《经济日报》)
新闻推荐
记者|谢欣和睦家可能是国内最知名的高端医疗品牌,而在与复星医药“牵手"十年后,复星医药忽然宣布将对和睦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