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风口,更需要监管的“笼头”
对某些充满恶意的人工智能应用,监管不能总是滞后于技术发展,必须跟上形势。在呼吁网友主动抵制、积极向有关平台举报的同时,更期待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出台,提供法律依据,以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苑广阔
一套人工智能算法,数十张正常的生活照,二者结合,就能凭空生成一个女性的裸体照片,甚至将其脸部移花接木到淫秽视频女优身上。类似的事情正在中国发生,多位知名女明星也中招。这种技术甚至被不法商家拿到电商平台进行兜售牟利。(7月20日《南方都市报》)
所谓AI“脱衣术”,确切说来乃是一种“伪造”,它以人工智能算法为基础,可以识别并“删去”照片中人物的衣服,从而把正常照片转为“裸照”。如果抛却道德色彩,正如任何其他高新技术一样,AI“脱衣术”也具有两面性,在一些公共安全领域、刑事侦缉领域,它可能会发挥独特作用。但是一旦这样的技术不受控制,乃至落入不法分子之手,就可能助纣为虐。令人遗憾的是,至少从目前媒体的报道来看,AI“脱衣术”在很大程度上,被用在了一些歪门邪道上,并因此在网络上形成了一条地下产业链。
虽然正版的AI“脱衣”软件因为招致巨大道德争议而从各应用商店下架,但是国内却盛传所谓的“破解版”“无水印版”,有人在网络上花费不到十块钱,就能买到这款软件。如果有人将这种软件用在身边人身上,然后进行传播,将涉嫌侵犯当事人的肖像权、名誉权等。更有甚者,如果有不法分子利用这样的软件进行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后果将更加严重。
人工智能是近年来的热点话题,人们也对此充满期待。但对充满恶意的人工智能应用,监管不能滞后于技术的发展,必须跟上形势。种种迹象表明,监管层已注意到这类恶意的人工智能应用。比如,今年4月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的民法典人格权分编拟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的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5月底,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发布《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要求,“网络运营者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自动合成新闻、博文、帖子、评论等信息,应以明显方式标明‘合成’字样;不得以谋取利益或损害他人利益为目的自动合成信息”。
不过,这些法律法规尚未正式出台。对如今正浑水摸鱼的AI“脱衣术”之类恶意应用来说,多少有些鞭长莫及。所以,在呼吁网友主动抵制、积极向有关平台举报的同时,更期待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出台,提供法律依据,以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新闻推荐
近日,江苏省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由扬州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被告人吴刚、许澜缤贪污一案,并当庭宣判。扬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