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机构科创板“打新”忙 散户可得盯紧了

青岛早报 2019-07-16 06:54 大字

早报7月15日讯 7月22日,科创板将鸣锣开市。对于投资者而言,第一波科创板的赚钱效应主要集中在了打新。记者采访了解到,从公募基金、保险等机构,到个人投资者,都忙着科创板“打新”。不过,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科创板新股上市的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风险较大,一定要重视盯盘、控制风险。

108只公募基金参与打新

据统计,目前约有108家基金管理人(包括具有公募资格的券商资管)参与了科创板网下打新,涉及产品约1540只,合计获配总市值近百亿;有49只公募产品14家公司全部打中,实现“大满贯”。

其中,获配市值最高的是富国基金,共动用了旗下54只基金参与科创板打新,获配市值高达5.43亿元。同样总获配市值超过5亿元的还有鹏华和南方两家基金公司,分别获配5.13亿元和5.03亿元市值。统计显示,有约1540只公募产品参与科创板打新并获得配售,其中49只基金“打中”全部14只新股。这49只基金中,天弘、泰康资管、诺安、大成等公司旗下产品居多,天弘基金旗下有7只基金全部打中14只新股。此外,打中13家、12家、11家、10家的公募基金数量分别为153只、170只、204只、188只。从获配市值来看,有24只产品获配金额超过1000万。

不少公募基金表示,科创板进度比预期更快,现阶段对于科创板打新的策略依然是“逢新必打”。

超30家保险公司获配超13亿

除了基金,险资也不愿错过这场投资盛宴。截至7月14日,逾30家保险公司及资管公司参与了科创板“打新”,初步获配金额超13亿元。截至目前,共有18家公司公布了网下初步配售结果。

“我们认为参与科创板网下配售还是比较值得的。”一家保险资管公司高管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积极参与了不少科创板公司线下报价,并成功打中好几只新股。

一家参与科创板“打新”的险资投资负责人称,险资积极参与科创板“打新”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科创板是国内证券市场的新事物,险资应该积极研究和参与;二是这是科创板首批上市公司,按照以前主板和中小板的经验,“打新”一直都是赚钱的,科创板“打新”大概率会延续这个惯性;三是目前险资投入科创板的资金量并不多,在权益配置中的占比非常小,风险可控。

散户需做好盯盘工作

而记者采访了解到,岛城不少散户也加入到了科创板的打新大军中。“按照历史经验,刚启动的新板盈利概率都比较大,科创板应该也不会错。 ”岛城投资者李先生告诉记者,从第一只科创板新股发行,他无一遗漏都参与了打新,“可惜大头都被基金拿走了,散户的中签率太低了。 ”

不过,对于科创板打新,有私募人士告诉记者,从机会上来看,由于试点注册制,科创板的估值体系还不是很明确,所以打新的赚钱效应也存在一定的变数。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打新的赚钱效应肯定不会比主板之前线下打新的要高。当然,也不排除科创板推出初期,市场遭到爆炒的可能性,所以预计还是会有不少私募积极参与。

基岩资本副总裁岑赛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科创板打新是有挑战的,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停限制,节奏怎么把握,这是一个挑战。另外一个难点是很多公司没有利润或者利润很低,如何给这些企业估值,市场会如何选择,这是另一个挑战。美股市场习惯了炒没利润的企业,A股市场还没有这个习惯或者先例。

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尤其是散户,由于科创板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从第6个交易日的涨跌幅限制也放宽至20%,所以市场短线博弈环境的复杂性要远远高于主板等市场,投资者需要做好盯盘工作,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关注度。 (记者 王婷)

新闻推荐

贵州茅台增速下降仍被看好,东阿阿胶业绩大降机构走人大消费蓝筹 下出戏该怎么演

上半年业绩增速大幅回落的贵州茅台和因上半年业绩大幅下滑而惨遭跳空跌停的东阿阿胶,成为本周一备受市场关注的焦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