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杨凌农科,让普通口粮变“地下黄金”

农业科技报 2019-06-19 19:50 大字

?采访团采访河底镇镇长王冰

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者 胡小卫 苏洪照

“河底镇是洛宁县最大的贫困镇,因为贫困人口多,产业基础薄弱,气候干旱,因此脱贫难度大。通过近几年全县产业脱贫模式的实践,我们发现红薯产业是最贴合镇情的扶贫产业。”6月12日,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河底镇镇长王冰,向2019走出杨凌看示范全媒体采访团介绍道。

河底镇种植红薯有上百年历史,如今这种在饥馑年代充当百姓口粮的作物正以高效、高产、高质的新面貌,成为有力助推脱贫的“地下黄金”。而这项产业的提质增效,与“杨凌农科”密切相关。

杨凌“技术武器” 扫清红薯产业升级“路障”

当日,采访团走进洛阳景森农业有限公司的育苗基地内,红薯苗长得正葱茏茂密。该公司总经理郭永仓介绍,公司是以红薯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为主,集休闲观光与采摘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目前,建成红薯育苗基地50余亩,种植基地1400余亩。在公司育苗基地,郭永仓指着一栋玻璃钢架的种苗扩繁大棚向采访团介绍起了来自杨凌的“技术武器”。

“2017、2018年,公司先后被确定为杨凌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后,我们脱毒种苗的培育技术和红薯高效种植技术都得到很大提升。”郭永仓说,公司基地推广了种苗组培技术,不仅减少了因种苗病毒病导致的减产和死苗,红薯的产量和淀粉含量也得到很大提升。

另外,在红薯种植过程中,郭永仓采用杨凌红薯专家朱渭兵的高垄栽培、宽垄栽培技术,起到通风保墒,提质增产的作用。“综合杨凌的这几种技术后,加上优良的品种,原来本地红薯亩产量都在4000斤左右,现在亩产量达到7000斤以上,每亩增加效益700余元。”郭永仓补充道。

用好“杨凌力量” 为脱贫产业增“后劲”

“杨凌科技对我们当地红薯产业有相当大的助推作用。”在郭永仓眼中,科技的推动作用,不仅仅是让产业升级换代,更是为当地脱贫致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劲”。

河底镇杨坟村贫困户杨满仓今年已经65岁了,他在公司基地包了三个大棚从事红薯育苗工作,一个棚收入就有6000-7000元,加上土地流转费用和其他时间在基地从事红薯种植管理的收入,一年总收入轻松超过3万元。目前,因为该公司红薯产业的示范推广,该镇540户贫困户已经走上了运用新品种、新技术,发展高产、高效红薯产业的脱贫道路。

“下一步,公司将依托杨凌的技术支持,将示范种植基地从1400亩扩大到5000亩,育苗大棚从18个扩展到60个;同时,依托杨凌科技,延伸产业链,以红薯渣为原料建设有机肥生产线;引进更多杨凌红薯品种,通过研学旅行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体验农耕红薯文化,做好三产融合。”郭永仓说。

新闻推荐

【深度】上市10周年,361度的品牌重塑困局

记者|罗盈盈编辑|石一瑛2019年6月,是361度在港股上市10周年,但他们没有太多庆祝的气氛。过去一年,相比于安踏、李宁和特步,3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