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食品价格推升 CPI央行降息可能性降低

金融投资报 2019-06-13 01:01 大字

■ 刘柯

在全球将进入降息周期的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如何应对有了多种选择,但CPI提前起来了,降息的可能性在降低。

这波全球降息潮,首先是从澳大利亚和印度开始的,然后是美联储模棱两可的暗示降息的表态。澳大利亚今年一季度的CPI只有1.3%,预期值是1.5%,所以,它可以降息到1.25%,和CPI基本持平;印度今年已经三次下调利率,目前基准利率是5.75%,不过即便是三次下调,但因为印度利率基数很高,下调后的利率水平也很高,最关键的是印度4月的CPI为2.92%;再看看美国,其联邦基金利率水平是2-2.25%,其4月的CPI是2%。

我国刚刚公布的最新的5月CPI数据是2.7%,呈现加速上升的态势,而我们的基准利率是1.5%。尽管各大商业银行的利率存在一定上浮空间,但央行对应的是基准利率,因此我们分析降息是按1.5%的基准利率对2.7%的CPI来分析的,这样一看,似乎降息的空间不大。

我们的CPI构成与上述国家还不大一样。以美国为例,其CPI构成有42%是住房,15%是食品饮料,这两大指标现在在美国很难大幅上涨,因为其需求相对平稳。中国CPI 最大的权重是食品,第八大类才是居住。尽管如此,因为水果蔬菜和猪肉价格的上涨,也让国内的CPI水平不断上升。最明显的如5月份,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5.8%,影响CPI上涨约1.69个百分点。其中,鲜果价格上涨26.7%,影响CPI上涨约0.48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13.3%,影响CPI上涨约0.31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18.2%,影响CPI上涨约0.38个百分点。可以看到,食品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非常大,而这个预期在未来几个月仍不乐观,特别是猪肉价格。在这种预期下,降息不太可能成为中国央行的首选。

在5月CPI公布以后,我国央行已经开始出手,在前期数以千亿的投放之后,央行在周三进行了200亿元人民币28天期逆回购、150亿元人民币7天期逆回购,而当日到期逆回购是600亿元,也就是说回笼了250亿资金。此举是灵活调整货币闸门以应对可能上涨的CPI走势,因为在CPI构成中还是有一定的资金炒作成分,比如部分商品期货价格的不合理上涨。

中国央行即便不降息,手中可用的货币工具还很多。我们知道,中国的M2基数非常庞大,也就是说央行手中有“余粮”,怎么投放、投多投少都可以灵活掌控,未必一定要用降息这种大水漫灌的方式。比如存准率,中国是全球最高的,这也是其它国家不具备的调节流动性手段。从这个角度看,全社会的流动性会继续保持合理,我国货币政策基调总体趋于宽松,政策还有很大空间,而央行具有多种灵活的货币调控手段,不必纠结于降息一条路。

新闻推荐

德国经济疲态凸显,欧洲经济火车头怎么了

国际纵横从全球层面看,美国搅动的贸易保护主义风潮是德国面临的最大外部风险。最近一段时间,一向被看做欧洲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