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银行理财产品 莫忽视风险
银行理财在老百姓的眼里往往是“安全理财”的代名词,虽然收益不是特别高,但是本金和收益的安全性让许多普通投资者觉得放心。银行理财产品固有其安全优势,但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理财市场发生了新变化,买银行理财产品不再是“万无一失”的事情。本期壹周理财,我们来说说买银行理财产品过程中那些不容忽视的风险。
■关键词一【理财产品评级】
产品风险评级共分5级
根据中国银监会2011年颁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评级主要是指商业银行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拟销售的理财产品自主进行风险评级。目前,银行理财市场共有两类风险评级,一类是对理财产品进行评级,另一类是对投资者进行评级。
理财产品评级共分5级,分别为PR1(低风险)、PR2(中低风险)、PR3(中风险)、PR4(中高风险)、PR5(高风险)。具体来看,是通过理财产品投资范围、投资资产、投资比例衡量,并结合理财产品期限、成本、收益测算,外加理财产品运营过程中各类风险测度,实现理财产品风险评级,其结果以风险等级体现,由低到高来划分。
PR1(低风险)的理财产品主要包括:国债、存款、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智能存款、货币基金。 PR2(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主要包括:大部分银行理财、债券基金、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券商理财。PR3(中风险)的理财产品主要包括:少部分银行理财、混合基金、信托。PR4(中高风险)的理财产品主要包括:P2P网贷、股票、股票基金、指数基金、黄金。 PR5(高风险)的理财产品主要包括:期货、期权及其它衍生品。
需要注意的是,一种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不是单一的,比如银行理财跨度从1-5级都有,养老保障管理产品跨度为1-3级,以2级为主,券商理财跨度为2-3级,以2级为主。根据收益判断风险是一个比较简便的方法,一分收益对应一分风险,投资者应该为每一分收益承担相应的风险。
■关键词二【投资者评级】
投资者评级切莫走过场
投资者评级分5级,分别为PR1谨慎型、PR2稳健型、PR3平衡型、PR4进取型、PR5激进型。在进行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时,至少包括客户年龄、财务状况、投资经验、投资目的、收益预期、风险偏好、流动性要求、风险认识以及风险损失承受程度等因素,其结果以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等级体现。
在各类理财产品中,银行理财的风险评级最为严格,首次购买要求必须到线下网点做风险评估问卷,而且只能购买相应风险等级、或更低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在互联网上买其它理财产品时,如果你买了超出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产品,系统只会提醒你,但不会制止你去购买。不同产品的风险评估问卷大同小异,做出来的结果也差不多。在银行,我们以前会碰到这种情况,明明是保守型投资者,但是为了能购买到收益更高的理财产品,就去修改或重新填写风险评估问卷,理财经理有时候也建议投资者这样做。这种情况是不可取的,尤其是理财子公司成立之后,将全部都是非保本的净值型理财,这种产品短期亏损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
投资者进行评级时切莫走过场,因为科学合理的风险测评可以依据投资者的年龄、财务状况、投资经验等客观因素,同时通过投资偏好等主观因素,借助智能测试手段让投资者更加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与风险承受能力,树立正确理性的投资态度,避免出现不符合自身风险属性的投资行为。
■关键词三【代销理财】
区分银行自营和代销理财
银行理财产品分两类,一类是银行自己发行的,一类是代理销售第三方的。我们平常所说的银行理财,指的是银行自营的理财,银行把资金募集去之后自己去投资管理,资金大多流向存款、债券之类的中低风险领域,面向普通投资者的理财产品禁止直接投资证券市场,即股市,只有面向高净值客户的理财资金才允许投向股市,高净值客户的门槛很高,一般要求金融资产在600万元以上。所以普通老百姓能买到的一般都是风险可控的中低风险银行理财。
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大多指基金、保险、信托等产品,银行只是一个销售渠道,从这些代销机构收取佣金,资金要由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去管理,这里风险就不可控了,资金流向股市、楼市的情况很正常,理财产品的风险要高于银行自营理财。在银行中,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都是银行自发的,但也不排除银行作为代理销售其他理财产品的可能。比如,某些银行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会明确写“银行作为投资者的代理人……”这样的声明。对于银行只承认是代理或委托关系的理财产品,如果出了问题,那么银行是不会负责的。
银行自营和代销理财较容易区分,产品说明书都会写的非常清楚。另外,凡是银行自发的理财产品,产品说明书中都会有一个以大写字母“C”开头的14位产品登记编码,只要在中国理财网的搜索框内输入该登记编码,就可以查询到对应的产品。如果查询不到,投资者就要怀疑它是代销的理财产品了。
■关键词四【募集期与清算期】
看清募集期“玄机”
银行理财产品的募集期和清算期会使得资金站岗。一般情况银行理财产品在资金募集期和清算期是不计算收益的,而是按活期存款利息来算的,所以如果你在产品募集期第一天就买入的话,不仅没有获得收益,还失去了资金流动性。同样,当理财产品到期之后,还需要经过一个清算期,资金在这时期又会站岗。
如果投资者买入的时间比较早,而该产品的募集期与清算期又比较长,那么实际收益率就会被拉低。比如,某银行推出的一款预期收益率高达5%的1个月期限理财产品,从5月28日开始销售,6月10日才结束募集,6月11日起算利息。也就是说,购买的这款产品,空当期是13天。这13天空当期就“摊薄”了购买者的实际理财收益。
因此,资金站岗也是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值得注意的一个地方,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需要判断好自己投资的钱可以投多长时间。另外,资金站岗的话也需要使用实际占用资金的时间来计算实际收益率。
■关键词五【预期收益率】
预期收益率与实际收益率不同
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是不同的。预期收益率是一个理论上的预估值,实际收益率是要通过实际到手有多少钱来计算。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上标明的预期收益率不符合投资人的期望的话,投资者就会觉得银行欺骗消费者。
所以,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就要详细了解是否还有其他费用,比如手续费、托管费等等。许多银行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会显示,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计算公式是 “理财计划预期投资收益率-理财产品销售手续费、托管费的费率”。投资者可通过结合预期收益率、手续费率、托管费率等等大致判断出自己的实际收益率,再去考虑是否要选择该理财产品。这样就能避免因预期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不一致,而产生的收益损失以及心理落差。
■关键词六【非保本】
了解清楚产品是否保本
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分为保本和非保本两种类型,按照收益还可以细分为保证收益类、保本浮动收益类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保证收益类产品即保证本金和收益,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即保证本金但不保证收益,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顾名思义,也就是既不保证本金也不保证收益。而保本型的理财产品,实际情况也没那么理想,自去年资管新规出台后,银行理财逐渐打破刚兑,往净值化的方向发展,使得理财产品渐渐向“非保本”过渡,保本型理财产品已经越来越少。投资者需要明白的是,如今要想保证理财产品的稳赚是不可能的,有的理财产品到期时,不但得不到预期收益,甚至连本金也无法保证。因此买银行理财产品不能以偏概全地认为全部产品都是保本的,这取决于投资者买的到底是什么产品。
辨别保本与非保本需要投资人在购买理财产品时看清楚自己的理财产品说明书,了解清楚购买的理财产品属于哪一种类型。此外,投资者可进一步关注理财资金的投资资产、投资范围和投资期限等,这些都有利于投资者进一步了解掌握理财产品的风险情况,千万不要只盯着收益率。
本版撰稿记者杨博文
新闻推荐
6月10日,保守党新领导人选举程序启动 英国准备换首相 “烂尾剧”终于要大结局了?
特雷莎·梅辞职了。6月7日起,她不再是英国执政党保守党的领导人。从她2016年7月上台开始,让英国“脱欧”一直是压在她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