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现象 年化收益9.5%却被“冷落” 多数市民更看重本金安全

济宁晚报 2019-05-28 10:01 大字

本报记者 宋娜“银行保本的理财产品越来越少了,而且收益一般较低,现在‘手头上的这些钱’不知道放哪了。”近几个月,不少居民感慨当前理财市场“难觅知音”,银行“兜底”理财产品越来越少,备受青睐保本型理财正逐步淡出市场。距离资管新规落地一年多了,如今理财市场正经历些啥?市民的理财渠道正在变窄吗?近日,记者走访了城区多家银行网点看到,目前城区多家银行网点在热销的理财产品中,净指型产品占比相比于以往显著增多,有网点非保本理财推荐单中,非保本型产品甚至接近7成。本周理财年化收益最高达9.5%市民却直呼 “难觅知音”

记者查询各大金融网站看到,本周18家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全国范围在售的人民币理财产品132只,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本周面向全国范围在售的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由上周的4.53%变动至4.43%,各产品系列收益与上周相比基本没有变动(其中未包含结构性存款银行理财)。其中,年化收益最高达9.5%。

“本周预期收益率最高的是一家银行推出的一款理财产品,与沪深300挂钩(看涨鲨鱼鳍)1个月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该工作人员说,该款产品挂钩沪深300指数,本期封顶的最高预期年化收益率能到9.5%,最低2%,34天,不保证本金。

然而,就是这样一款年化收益率如此之高的产品,却备受冷落。这是为啥?

“这已是各个银行的普遍现象,不是因为起始金额相对较高,主要是因为产品不保本。”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于理财而言,大多数市民更看重本金安全,宁愿把这些钱放在银行,选择利率低的定期存款,也不去购买收益率更高的理财产品。

专家

净值化转型是大势所趋 风险和收益应成“正比”

如今城区银行的非保本理财产品比以往种类好像多了不少。记者在城区不少银行网点看到,一般在售的银行理财产品中,剔除保本型理财产品,净值型非保本理财产品占比达三分之一左右。

“资管新政落地一年有余,各大银行正加速理财向净值化转型,这是发展趋势,也是银行转型的应有之义。”业内人士说,上市银行前段时间刚披露的年报也印证了这一点。

记者看到,交通银行年报显示,去年净值型理财产品日均规模较2017年年末增加356.19亿元,净值型理财产品日均规模占表外理财比重上升4.83个百分点至15.52%;农业银行年报显示,去年加快推动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压降存续预期收益率型产品规模,净值型产品规模超过5000亿元,占比为31.80%;浦发银行年报也显示,该行积极落实资管新规要求,加快个人理财业务转型,构建了集现金管理类净值、类固收净值、债券类净值、项目类净值为一体的多元化净值产品体系,推出天添盈增利1号、鑫盈利、鑫盈利稳利、熠盈利等个人净值型理财新产品,净值理财产品规模突破4000亿元,占比提升至48.68%。

然而,相比于银行的加速转型,投资者却并不“买账”。采访中,不少投资者对净值型理财产品仍存有疑虑,还是到处找寻保本封闭型的产品,追求安全稳定,想保证万无一失的赚小钱就行。“我是那种稳健风格的投资者,最多能承受收益损失的风险,可是理财专员告诉我,净值型的产品有亏本的可能。”市民张先生说。

新闻推荐

央地联动打造5G产业新版图 蓄势培育万亿产业集群

截至目前,国内已有20余个省份成功打通5G电话5G蕴藏巨大的产业机遇预计2020至2025年期间,我国5G商用直接带动的经济总产出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