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全力建设“一区三基地”
盐城位于江苏沿海中部,东临黄海,有着得天独厚的土地、海洋、滩涂资源,是江苏省土地面积最大、海岸线最长的地级市。全市土地总面积16931平方千米,其中沿海滩涂面积4553平方千米,占全省沿海滩涂面积的67%;海岸线长582千米,占全省海岸线总长度的61%。射阳河口以南沿海地段还以每年10多平方千米的速度向大海延伸,被称之为“黄金海岸”,是江苏最大、最具潜力的土地后备资源。
盐城海陆空交通便捷,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海运、内河航运五位一体的立体化交通运输网络。城市快速公交(BRT)运行,盐城成为全省第二个、江北首个拥有快速公交系统的城市。盐城南洋机场和盐城大丰港区、滨海港区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盐城市是同时拥有空港、海港两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的地级市,盐城空港开通国际、国内航线30条。新长铁路盐城站开通全国客货运。盐靖、盐通、盐连、徐淮盐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
2018年1月16日,设计时速350公里、连接“南沿江”和“通苏嘉”的盐通高铁在盐城正式开工建设;盐徐高铁正在加快建设,将于年内通车;2018年12月26日,盐青铁路正式开通,830万盐城人对高铁的期盼梦想成真。通往北京、上海、南京、杭州、西安、青岛方向的“5+1”高速铁路网正在加快形成,盐城发展新空间得到有效拓展延伸。
盐城是沪、宁中心城市300千米辐射半径的交汇点,是江苏沿海中心城市,长三角新兴的工商业城市,湿地生态旅游城市,是江苏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发展沿江、大力发展沿海、发展东陇海线”的三沿战略及“海上苏东”发展战略实施的核心地区,是“京沪东线”的重要节点,是国家沿海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两大战略的交汇点,盐城在区域经济格局中具有独特的区域优势。
聚焦“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目标定位,盐城积极实施“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富民兴市”,深入推进“开放沿海、接轨上海,绿色转型、绿色跨越”,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取得明显进步,高质量发展起步良好。
产业是城市的支撑,是盐城提升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先导产业,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2018年,盐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87.1亿元,总量居全省第7位,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5%。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10.5:44.4:45.1,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年产值增长22%,占工业总产值比重23.7%。新能源发电量占全市用电量比重39%,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150万千瓦,居全国首位。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1%,对经济发展贡献率5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8%。新增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3家,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4家。
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方向,盐城重点突破一批建链、补链、强链的大项目好项目,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以增量大突破带动发展大跨越。积极抢抓全省产业空间重新布局机遇,在滨海县、响水县高起点布局现代化钢铁基地,推动金光集团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宝武集团2000万吨级绿色精品钢生产基地正式落户。大力实施汽车、新能源、电子信息主导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自主品牌方向发展,东山精密、中天光纤、阿特斯光伏电池、富乐德半导体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新能源、电子信息产业向高附加值环节攀升,形成集聚效应。
在江苏省“1+3”重点功能区布局中,盐城既有江淮生态经济区,也有沿海经济带。盐城充分发挥对外开放的沿海区位优势,更大力度开放沿海,将“空间大”的资源禀赋变成“发展强”的现实优势,努力把沿海建设成为聚集高端要素、参与高端竞争的开放引领区,打造东部沿海发展质量高、活力强的蓝色经济增长极。加快中韩(盐城)产业园建设,不断优化沿海产业布局。本土企业江苏悦达集团荣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142位,综合营业收入超千亿,位列江苏前十强。在滨海、响水高起点建设东部沿海现代化大工业基地,在大丰、东台、射阳重点推动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发展,在建湖、阜宁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绿色经济,形成陆海统筹、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全面打造江苏沿海开放高地。
盐城与上海地缘相近、经济相融、人文相亲,既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又有紧密的现实联系,盐城有“上海”、上海有“盐城”。从2007年起,盐城全面启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与上海及长三角各城市间的合作,逐步实现了从小到大、由浅入深的跨越,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关系日益密切。
作为苏北地区唯一入围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城市,盐城更深层次接轨上海,通过学习上海、服务上海、联通上海,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而融入全球产业链,提升城市能级,努力把盐城建设成为北上海“飞地经济”示范区和上海科创成果转化基地、上海生态旅游康养基地、上海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即“一区三基地”。
按照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抓紧落实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的部署,充分发挥沪苏两地合作共建园区方面的实践经验,盐城依托上海在大丰的307平方公里“飞地”,高起点谋划集聚区开发建设,致力建设“北上海临港生态智造城”,努力打造长三角区域合作园区标杆。同时,盐城还与上海合作共建了16个园区。依托这些园区,盐城主动接轨产业,承接上海疏解非核心功能产业转移,与上海临港集团、光明集团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一直以来,盐城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加快农副产品基地建设,多次在上海开展多种形式的“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社区对接”等活动,搭建盐城农产品在上海产销衔接平台,努力建成上海等长三角地区重要的“菜园子”。如今,盐城许多农产品生产基地都是将直供上海市场作为首选地,经过多年努力,已成为上海一些大市场、大超市长期合作的产品供应基地。
半个多世纪前,一群热血青年在时代的呼声中,从上海来到大丰这片热土,开垦出3个农场,造就了盐城与上海情牵一线的特殊纽带。60多年后,这座城市不仅成为老上海人重温记忆的地方,更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上海市民休闲旅游的热门“花园”。依托麋鹿和珍禽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盐城正加快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全力打造上海生态旅游康养基地。作为沿海空间大、岸线长、滩涂多、资源丰富的资源大市,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的盐城,随着盐沪高铁通车后,两地进入“一小时同城圈”,已是上海市民“后花园”的盐城,正迈向长三角旅游的“新地标”。
除了上海之外,盐城还注重与浙江加强互动,一大批浙商来盐投资兴业,有力地推动了盐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盐城日报供稿
新闻推荐
热点聚焦监管层需要加大对违规资金入市的实时监控及惩戒力度,为违规资金入市“断供”是为房市降温的一个好办法,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