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要跟上“跑腿”行业步伐
出差忘带身份证,找闪送员送到机场;想买零食又懒得出门,找外卖小哥代买……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发端于餐饮外卖的同城配送服务,已延伸到多种个性化配送场景,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跑腿”服务。
国家邮政局去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提供即时配送的同城速递已成为物流行业增速最快的子行业,未来5年仍将保持30%的增速,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超2000亿元。“跑腿”服务需求不断增加的同时,问题也逐渐显现:送货过程中货品受损、丢失,文件、证件等重要信息被泄露,取货不准时、送货不及时、送货员联系不上等。
这与行业规范未能及时跟上“跑腿”市场发展有关。同城配送涉及物流、交通等多种场景,它既不属于传统物流快递,也不是单纯的互联网服务,但目前国内对“跑腿”行业没有进行具体的行业界定,致使相关责任划分不清,到底由谁监管、如何监管、如何惩处,尚不明确。此外,缺乏行业规范和法律约束,导致入行门槛低、漫天要价、公司资质不全、服务不完善等问题。目前大多数“跑腿”公司都是“皮包”公司,社会人员进行简单注册后就能抢单配送,一旦遇到消费纠纷,公司往往会推卸责任,甚至随时可能关门跑路,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新兴行业发展迅速,监管必须跟上。要像对待快递行业一样对“跑腿”行业进行规范,完善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厘清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加强监管和惩处力度。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牵头制定的《同城物流配送服务规范》已于去年7月立项,拟于今年完成起草工作,有望为“跑腿”行业上把“安全锁”。面对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要与时俱进地根据新兴行业的特征,制定相应的政策,探索出一条鼓励创新创业、符合行业发展的监管新路子。
想要行业走得更远,既需要法律法规的规范,也需要从业者加强自律、诚信经营,在服务质量、收费标准和公司管理上下功夫。“跑腿”公司应该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切实承担起应尽责任,向高品质、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经得起时间和市场检验的口碑和服务,才是“跑腿”公司站稳脚跟的关键。
新闻推荐
5月14日,中核集团与交通银行在交银大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是双方持续深入合作,共同落实国家战略的深刻体现,将为助力核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