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生态稻米并延长产业链,热心农村公益事业 一名返乡青年的“生态农村梦”
清晨,三面环山的江西宜春市宜丰县南垣村还弥漫着些许雾气。38岁的姚慧峰匆匆吃完早饭,就来到了合作社忙活起来,“今天要发出去的订单有点多,得早点去安排。”打包填单搬运发货……一袋袋生态大米远销全国。
这位主动放弃大城市高薪职位,只身回到家乡种植生态水稻的80后青年,从白手起家到试种成功,从规模种植到网上销售,一手创立“稻香南垣”合作社,历经数年的艰辛创业,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也带动了周边8个村村民增收致富。同时,姚慧峰还不断延长生态稻米的产业链。生产米粉、米糕,开发黑糯米酒和原浆白酒,让合作社的产值一度超过200万元。
从城市白领到返乡农民
一身迷彩服,裤脚随意挽起,军绿色帽子下一张黝黑清瘦的脸,在湿沃的农田里,娴熟地推着犁田机器,一趟下来满腿泥浆,用边上青草擦擦就上岸了。在烈日当头的芒种时节,姚慧峰常常一整天泡在田间地头这样忙活着,已然是位地地道道的农民。然而,他其实“摆脱”过农民的身份。
2005年,姚慧峰毕业后在北京找到一份医药代表的工作。三年后,他因业绩突出被公司总部外调广州,并担任分部的负责人。原本是顺风顺水的升迁之路,却在2010年来个“急速刹车”。一次偶然机会,姚慧峰在CCTV7频道看到一个关于CSA(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的采访,回乡种植生态水稻的想法油然而生,也激起了他埋藏心底的“农村情结”。
2010年,姚慧峰递交了辞呈,留在广州的公益机构沃土工坊实习。足足一年,他跑遍了全国10多个农场,也是在那一年,他体悟到,生态农业CSA模式并不是把稻米卖个好价钱那么简单,更重要在于生态种植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赤手空拳”种植生态水稻
次年,回老家的姚慧峰也遇到了很多“难关”。从流程上来看,生态水稻的种植方式与传统水稻大体一致,不同的是,生态水稻以菜籽饼为肥料,放养雏鸭去虫害。最初,每日天还未亮,姚慧峰就到农田里忙活起来,担心第一年的收成不行,为了“保本”,姚慧峰养了200只鸡和一池塘的鱼。
功夫不负有心人,等到秋收,姚家近30亩地的产量虽然只占普通大米的60%,但是一亩地的收入却比农民用农药化肥所得高出四五百元。姚慧峰用自己的实践证明,生态水稻投入少、成本低,产量不高,但质量好、售价高,收入可观,而且对环境零污染。第一年的“甜头”,并没有让姚慧峰“安于现状”,为了找到口味更好的大米,他利用农闲时间走遍全国各地农科所寻找优质种子,拿到100多种样品后,来年开春全部种植下田试验,也就是那时,姚慧峰找到了如今的合作社统一种植的品种——“象牙粘”。
2013年,姚慧峰正式成立“稻香南垣”合作社,第一年种植面积就增至100亩、2014年300亩、2015年600亩到如今的1000多亩……“姚社长”麾下的生态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为农村找回不卑不亢的姿态”
周边农户向他学习生态种植,要交学费吗?姚慧峰真诚地笑了,“肯定不交,我还巴不得大家都来学习怎么种生态稻呢!”只是,姚慧峰要求所有加入合作社的农户都须废止两季稻、休耕8个月,并对稻田水土进行养分、重金属、污染物检测。次年再跟着种一季的生态稻,并且要统一种植技术以及监管,统一销售。现如今,全村90%的农户都跟着姚社长种上了有机水稻。生产米粉、米糕,合作开发黑糯米酒和原浆白酒,计划建设生态牧场……如今,合作社也在积极扩展生态产业链。
“留守孩子缺少关爱,邻里关系变得冷淡,打架赌博风气渐盛……”深知农村“病症”的姚慧峰,在农闲时刻,也日渐热心村里的公益事业。他在村里建起了图书馆,成立了慎修书社,还开展了农耕体验活动,过去安静的村庄也慢慢焕发出了活力。许多来自北京、湖南、广东、香港等城市的客户,也慕名前来参观生态稻田,体验传统的稻作文化。
“真正的生态农业不仅是生产的生态,还有生活的生态,更是精神的生态。我就想让大家树立信心,农村不比城市差,农民更不比任何一个职业差。”姚慧峰说。正如合作社墙上的标语——“为农村寻找不卑不亢的姿态”,便是他真正想为故乡所做的。
新闻推荐
从十年前携手美国锐联指数公司和中证指数公司,将SmartBeta基本面指数从国外引进国内,推出国内首只基本面类SmartBeta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