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收入齐下滑 子公司加速落地 资管部门纷转型 银行理财变局之下谁主“沉浮”?
随着“资管新规”“理财新规”和《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等监管文件接连出台,2018年又被业内称为“资管元年”。
对于资管新规落地一年来银行相关业务的变化,多位银行资管部门人士和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资管业务转型对银行相关业务收入和利润增长形成一定冲击,银行正在积极探索资管业务转型路径,包括推进产品打破刚兑、推进表外资产回表,以及筹备理财子公司等。但目前银行仍面临多重挑战,不仅存量资管业务的消化和整改时间紧迫,且不少银行的人才储备也难以跟上转型要求。业内人士表示,未来银行资管业务分化将加剧,未来的资管市场将更趋专业化、细分化、特色化。
商业银行理财收入普降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与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8年)》(下称“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40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非保本理财产品4.8万只,存续余额22.04万亿元,同比下降4.51%。
尽管《报告》显示,2018年非保本理财规模整体保持平稳,理财产品向净值型转型并未对规模产生实质影响。但从年报来看,银行理财业务的收入下滑成为共性,部分银行理财收入降幅超过50%。
大行中,工行2018年实现理财业务收入421.78亿元,同比下降18.62%;建行实现理财业务收入111.13亿元,同比降幅达44.55%。股份制银行中,平安银行理财手续费收入降幅达60%。
普益标准研究员于康表示,银行理财业务的收入贡献主要体现在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方面,具体从已经公布2018年年报的8家A股上市股份行报表来看,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平均占比从2012年的14.73%增长至2017年的29.61%,但2018年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平均占比降至27.98%,环比下降1.63个百分点。
产品转型、非标回表面临挑战
尽管短期内收入下滑承压,但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以及打破刚兑为核心的监管思路,商业银行纷纷加大收益浮动的净值型产品的发展力度。
普益标准给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近一年来,收益浮动产品发行量高速增长,保本理财产品压缩明显。以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为观察年度,全市场收益浮动产品发行量较上一观察年度同比增长318.89%,而保本理财产品发行量较上一观察年度同比下滑38.79%。华夏银行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净值型转化、打破刚兑是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必然趋势。动作越早,力度越强的银行越能在未来占据先机,这是挑战,更是机遇。
根据“资管新规”要求,银行资管业务的过渡期将延长至2020年底,给予金融机构充足的调整和转型时间。不过,诸多商业银行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银行在推进理财产品打破刚兑和净值化转型过程中面临不小挑战,主要体现在产品发行和产品运作两方面。
产品发行方面,华夏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多数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客户习惯了以前标明预期收益率的产品形式及对银行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观念,净值型产品的发行的确有一定困难。华夏银行在产品转型的同时,持续、深入开展净值型产品投资者教育,不断提高投资者对净值型产品的认可和接受程度。
产品运作方面,净值型产品在投资理念、产品运作逻辑、风险审查模式方面均与预期收益型产品存在较大差异,由此,银行面临巨大的业务调整压力和人才储备压力。某股份制银行资管部人士表示,过去银行主要发行预期收益型产品,产品发行后只需等到投资到期,中间几乎不对产品进行管理。但净值型产品净值随时波动,产品估值也可能面临风险,这需要相关人员随时监测,并和投资者进行沟通。“可以说,现在银行的资管部门更向基金公司靠拢了,整体工作节奏更快,对人员专业能力要求也更高。”他说。
于康表示,目前多数银行存在理财部门岗位设置缺失和人才团队建设不足的现状,为配合资管业务的转型发展,银行也已开始高薪吸引人才,尤其是投研、信评相关人才,但受限于银行的薪酬激励体制,人才引进难度较大。
除了推进产品净值化面临的挑战,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推进表外资产回表也面临不小压力。于康表示,根据央行社融数据估算,银行表外的信托贷款、委托贷款以及一定量以明股实债方式投资的非标资产,整体非标的体量在30万亿元左右,表外资产回表加大了银行资本补充压力。不过,监管对金融机构表外业务的治理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压力整体在可调控范围之内。于康分析称,从上市银行报表来看,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相对较低,且表外资产相对自身总资产量较大,表外资产回表将对其造成较大的补充资本压力。与此同时,表外资产回表也对银行资产质量带来一定压力,表外资产回表,意味着该部分资产也要进行相应的风险计提。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表示,有部分非标资产不具备银监体系的回表资质,需要依托其他市场化融资渠道来消化,这也是银行面临的一大问题。“主要是一些股权类的非标资产,目前如何回表,监管部门还没给出明确意见,目前的处理办法就是用发行保本理财产品的方式先维持着。”上述股份制银行资管部人士表示。央行相关人士此前表示,正在制定标准化债权资产的认定规则,会在存量非标转标等方面妥善处理。
应对压力 加快成立理财子公司
为应对整体资管转型的压力,银行纷纷加快成立理财子公司。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公开披露理财子公司筹建计划的银行数量已突破30家,已获批的为7家,分别是工农中建交五家大行和招行、光大两家股份制银行。其中,部分已取得筹建批复的国有大行已经基本具备向监管部门报送开业申请的条件。
整体来看,大行普遍采取“双轨制”模式,即资管部门、理财子公司同步运行。工行副行长谭炯表示,工行将在总行保留资产管理部,发挥1+1>2的协同作用,总行资管部主要发挥统筹大资管战略作用。交行副行长吕家进表示,交行考虑把行内资管中心的部分职能委托给理财子公司,交行资管中心与理财子公司是委托管理的关系。
记者采访了解到,更多股份制银行或城商行出于资金、运营等考虑,在设立银行理财子公司后,考虑取消资管部门。“变化不会太大,可能会有一些调整,但整体部门架构不会变。”一位股份制银行相关人士透露。
武雯表示,是否保留资管部门主要是从银行自身资管业务的规模来看,相对来说,大行资管业务规模较大,过渡期一方面出于业务和客户维护的角度考虑,新老产品的存续需要总行的资管部门负责;另一方面,从当前银行的系统运营来看,可能子公司建立初期也需要原有资管部门系统的支撑,同时原部门的人员去向也是考虑因素。相对来说,可能资管业务规模较小的银行这方面转型的压力较小,可以直接不保留资管部门。
不过也有银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无论是资管部门与理财子公司并行的“双轨制”还是取消资管部门,银行都在摸索中,“现在还很难说哪种方式更好”。
据《经济参考报》
新闻推荐
一季度工业数据怎么看?提速降费如何推进?新能源车如何发展?23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回应了社会公众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