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密集融资过千亿 跟投机制推动业务转型
聚焦科创板
跟投机制在加强中介机构履职要求的同时,也将推动券商业务的转型,考验券商对资本的掌控能力。
今年以来,各大券商纷纷公布融资计划,合计融资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
1月21日晚,中信建投发布定增预案,拟募资不超过130亿元;3月5日,国信证券公告称,拟募资不超过150亿元定增方案获证监会受理;3月12日,招商证券公告称,计划配股募资150亿元;广发证券在2018年11月3日获批150亿元定增后,又在今年2月完成78亿元公司债的发行;3月31日,申万宏源新发行不超过64.79亿股外资股通过港交所聆讯。
此外,还有多家券商热衷于发债。兴业证券计划发行短期融资券207亿元,并发行公司债30亿元;海通证券发行次级债33亿元;浙商证券成功发行35亿元可转债;华安证券拟发行28亿元可转债……
各大券商的融资势头凶猛。有业内人士指出,券商“疯狂”融资的背后,或与科创板的跟投机制有关,各家券商都在谋求转型。
保荐机构跟投机制是科创板的一大创新举措,要求券商通过子公司,使用自有资金,对科创板股票进行跟投。跟投比例可能为2%-5%,锁定期为2-3年。科创板的跟投机制将会大量消耗券商的资本金,因此对承接科创板项目的券商净资本提出更高要求,资本规模越大、募资能力越强的券商有望在科创板的长跑中占据更多优势。
科创板跟投机制对券商应该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方面,跟投机制有望改变券商的商业模式。券商被要求使用自有资金对科创板股票跟投,跟投标的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券商投资收益。在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上市过程中,券商主要赚取承销保荐费用,基本是无风险收益。但承销科创板企业,券商将被要求跟投,券商与发行人之间的利益就捆绑在一起,券商在确定发行价时就要考虑跟投的风险,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道德风险就会得以约束。
在主板、中小板或创业板企业保荐过程中,券商参股成本往往较低,保荐人出于利益驱动,往往存在哄抬发行价的动机。在科创板实施跟投机制后,券商定价会更加谨慎和理性,因为未来要共同承担股价波动的风险。因此,券商在挑选保荐项目时,会倾向于经营模式更明确、市场风险更低、技术更先进、核心竞争力更强、更具有投资价值的企业,券商行业的研究水平、定价水平和承销实力也能得到提升。
在跟投机制落实过程中,能有效遏制申报企业在上市过程中的财务造假行为,减少寻租行为的发生,让IPO定价更合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帮助有实力券商做大做强,让市场竞争更有效率。
另一方面,跟投机制有利于推动券商业务转型。在当前环境下无论是传统业务还是创新业务都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净资本成为券商发展的关键动力。在跟投机制下,将推动券商由轻资产业务向重资产业务转型。
近年的相关数据显示,各大券商的轻资产业务(经纪业务、投行业务和资管业务)收入占比逐步降低,重资产业务(自营业务和信用业务)收入占比逐步提升。发展重资产业务是国内券商提升国际化水平的必经之路,重资产业务依靠资产负债驱动,能强化券商在资本市场的核心地位,但也意味着券商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目前,国内券商的重资产业务比国际同行的占比低得多,美资投行巨头的净资产规模能达到国内券商龙头的10倍,规模上的差距还很大。
科创板有望给券商及资本市场带来结构性改变,跟投机制在加强中介机构履职要求的同时,也将推动券商业务转型,考验券商对资本的掌控能力。那些综合实力强、走在市场化前沿的龙头券商有望在变革中抢占市场先机。
□盘和林(财经评论人)
新闻推荐
近期,多家上市银行陆续公布了2018年年报。年报数据显示,多家银行不良贷款率较2017年末有所下降,同时拨备覆盖率普遍上升,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