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深圳的“精气神” ——青报特派深圳全媒体联合报道组采访感言

青岛晚报 2019-03-30 10:55 大字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是深圳最鲜明也最为人称道的“城市精神”,而每个深圳人所表现出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则共同营造出这座城市可敬、可亲、可爱的“独特生态”

是什么,让深圳成为了深圳?

这是我们特派深圳全媒体联合报道组出发之际就带着的追问,也是采访中一直试图寻找的答案。

在40年的时间里,经济以23%的高速度持续飞翔——要知道当年亚洲“四小龙”以10%左右速度腾飞了20年,已令世人称奇;

与很多城市一样,也曾深陷转型的困境,不一样的是能迅速化危为机,非但一举冲破发展的天花板,更转而在新产业的赛道上高歌猛进;

在珠三角,在大湾区,在这片中国竞争最为激烈的城市群,“桥头堡”的作用从未动摇,“核心引擎”的功能更是在不断强化;

放眼全球的创新湾区,在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进程中,昔日模仿者的形象被甩在身后,科创支点的新定位已渐渐不可替代;

……

这一切,如何发生?

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我们的答案在一篇篇稿件中呈现:

在开放中寻找最优的“合伙人”、主动承载国家战略、坚定的市场化思维方式、强势的法治化行政模式……我们试图从一个个宏观的视角,进入这座城市内在运行的肌理,拆解其中的逻辑链条。

产业升级、前海开发、时尚气质的孕育、更高参照系下的全新定位……我们更从一个个具体的现象、一个个重点区域入手,在个案的解析中,努力逼近真相。

时间虽紧,我们采得深入,写得畅快,但在系列报道就要结束之际,大家仍觉意犹未尽。

许多采访中的细节不时浮现,新的感触也在交流碰撞中产生,它们是对城市精神氛围的感知,是对这座城市每个个体状态的体认,虽然碎片甚至片面,但也许可以从另一个维度,进一步丰富对深圳的认识。

“不好意思”的深圳

就在我们出发前不久,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GDP超越香港。而在更早的2017年,深圳GDP超越广州,把人们习惯的“北上广深”改写为“北上深广”。

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NO.1,深圳没有预想中的“志得意满”。翻看当地的媒体,对这一“历史性”的突破着墨很少,主流媒体《深圳特区报》只是在二版、还不是头题的位置以《2018深圳经济运行稳健有力——全市GDP达24221.98亿元,比上年增长7.6%》为题作了报道,通篇甚至没有提到香港。

深圳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谈及这一话题,也连说“不好意思”。其实,如果按照当时的国际汇率,在2017年的时候深圳的GDP就超过香港了,他向我们“剧透”。

之所以“不好意思”,是因为这种GDP排名的变化,可能会给外界造成深圳全面超越香港的印象,但在深圳看来,自己比香港差得太多,香港依然是深圳学习、追赶的目标。

就拿我们最惊艳于深圳的经济效率来说,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近50%是生态保护用地,剩下还有12%是道路,就是在这少之又少的土地上,深圳创造出了2.4万亿元的GDP,放眼全国绝对首屈一指。但在深圳看来,这并没有什么可以自豪的。“对比国际上的大都市,深圳的城市面积不能算小。纽约、伦敦比深圳还要小,香港与新加坡就更不用提了。”深圳的专家直言。

“我们在单位产出、全要素生产率这些更核心、更重要的指标上跟香港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吴思康说,“更别说在营商环境、高端人才吸引、国际前沿的创新能力这些方面了。”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越来越理解了深圳“不好意思”背后的潜台词。那就是,在新的大湾区时代,深圳把自己放在了东京湾、旧金山湾这些全球顶级创新湾区的坐标系中,是在纽约、伦敦、东京等全球顶级城市的阵营中,重新标定自己的位置、审视自己的短长。

深圳市委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赵志英向我们介绍了不久前深圳做的一个对比研究:

在全球排名,深圳的营商环境大概在30名左右,而香港排在第四;科技创新能力,深圳在20名之外;即使单看GDP,深圳与美国的城市比,也就排在20位左右……“20、30多名的深圳,有啥好骄傲的?”吴思康说。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学习国际一流城市,在深圳已形成常态机制。仅政府层面,每年都会选派公务员去这些城市专门就某个方面进行系统学习。近几年,市级层面赴港学习就派出70个批次,培训人员上千名。

“胆子足够大”的深圳

学习先进城市,清醒认识差距,面对成绩总感觉“不好意思”的深圳,追赶起来可是一向的“大胆”。

采访中,我们和很多人一样,对深圳产业结构、动力机制的成功转型充满好奇。那么多城市提出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为什么深圳做到位了?

“见势早、行动快,敢于决策”,这是深圳官员给出的共同答案。的确,从上世纪废除荔枝节、举办高交会,到本世纪初面对空间、能源、人口、环境四个“难以为继”,果断淘汰落后产能、确定高新技术产业为重要支柱产业,审时度势的深圳,总是在大胆的“自我否定”中,赢得发展的主动。

这份大胆,更体现在战略实施和推进中的超强“定力”。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个细节。产业升级上,深圳提出“腾笼换鸟”,但一开始并不顺利,以至于有不少园区抱怨:“笼是腾空了,可鸟在哪儿”?

现在听来这是一句笑谈,可当年深圳的压力却现实而巨大。2009年,深圳经济增速从年均25%急跌至个位数。2012年一季度,深圳经济增速一度甚至跌至5.8%。“当时吓了一跳,甚至怀疑是不是淘汰企业太快了?”回忆起当时情形,深圳仍心有余悸,“仔细一查,旧的产能转移了,新的产能还没有完全释放,而经济结构正在优化,这下心里有底了。”(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两票制之后,上海医药如何维持分销业务领跑?

实习记者|杨诗煜3月28日,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18年度报告,报告显示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共录得1,590.84亿元,同比增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