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继伟:中国迈向高收入阶段有8个挑战高杠杆、契约精神、反腐、泛福利化……
楼继伟,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中国前财政部长
高杠杆、契约精神、反腐、泛福利化……
中国迈向高收入阶段有个挑战
去年,中国的人均GDP刚刚超过9700美元,按照世行的分类标准属于中等偏上,离人均1.26万美元的高收入国家的标准已经相距不远。当然,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还需要再翻番,还比较遥远。迈入高收入国家的前后是风险高发期,我是简单地说一下1998年开始的20年。
在当前是迈向高收入阶段的跨越期,前十年不显著或者关注不足的挑战在本期愈加显现,采取什么样的战略应对这些挑战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我们中国高层领导讲到,我们现在从高增长阶段向中高速度转变的时候是稳中有变、变中有忧。我认为这种认识是最重要的,不要陶醉,到了利益障碍变成全社会的时候,就会出现欧盟主席容克讲的那个局面。现在有哪些挑战呢?我给大家讲讲有八个方面的挑战,我观察到的。
本文为楼继伟于3月22日在主题为“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学术峰会”的发言实录整理。以下为演讲实录:
本单元的主题是《中等收入阶段迈向高阶段的挑战和战略》,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大题目,我只想围绕中国在这一阶段面临的挑战和战略谈一些看法。
去年,中国的人均GDP刚刚超过9700美元,按照世行的分类标准属于中等偏上,离人均1.26万美元的高收入国家的标准已经相距不远。当然,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还需要再翻番,还比较遥远。迈入高收入国家的前后是风险高发期,我是简单地说一下1998年开始的20年。
1998年中国刚刚迈入中等收入偏下阶段,这20年来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两次的外部冲击,我们都较好地予以应对,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际,我们通过1994年的全面配套改革实现了向市场经济基本制度的跨越,1996年实现了人民币经济项下可兑换,为适应WTO的规则要求我们用数年时间清理不适应世贸规则的法律和管理办法,等到外部冲击来临时,我们改革建立起来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制度发挥作用,人口结构良好,红利充分释放,直接投资大量涌入。
我清楚地记得,当时亚洲各国陷入危机,资本纷纷都到中国来,人民币坚持稳定,政策也是对头的。当时逆周期的总需求应对,扩张性的产业政策持续地改善了基础设施,这几方面的原因使得民间投资和居民消费快速增长出现了高就业、低物价、快增长的良好局面。
在这一时期,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重要的原因有:中国迅速地融入全球经济,不同群体的获益差别很大。社会保障制度刚刚起步,还没有有效发挥作用,历史原因使得农村教育水平较低,农民工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只有初中,以及人口和土地流动的制度性障碍等等。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以来,逆周期的总需求管理政策总体上是恰当的,政策的重点从需求管理进一步转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例如,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已经遍及城乡,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加速推进城镇化,加大保护产权,包括知识产权的力度,在减税政策中突出对创新的支持,持续推动解除管制方面的改革,比如注册企业市场准入许可、投资审批周期等指标都大幅度提升。
从2008年到2018年这十年,中国在世行的营商环境全球排名提高了43位,达到了46位。在这一时期,同前十年相比,老龄化的步伐加快,人力资本提高加快,更加重视环保,企业的成本上升很快。一方面,部分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加速向外转移,另一方面,境内的创新力度加大。中国经济以更高的水平融入全球的产业链,总的来看,就业充分、物价平稳、增长率有所降低,由于收入分配制度初步建立并发挥作用,基尼系数在较高水平上企稳。
在当前是迈向高收入阶段的跨越期,前十年不显著或者关注不足的挑战在本期愈加显现,采取什么样的战略应对这些挑战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劳伦斯·萨默斯刚才讲到了,如果一直有比较良好的政策,无论是处于中等收入还是进入高收入阶段增长都可以持续,当然增长的速度可能有所不同,特别需要在高增长阶段之后进行政策转型。世锦刚才也点到这一点,技术给出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是我听他刚才讲的,这时候政策转型是难的。
我记得很清楚,2016年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我是主席,我们这次中国方面主动提出得到大家的共识,就是把结构性改革作为我们年度推进的主题。当时容克主席讲到一点对我很有触动,我们都知道结构性改革应该做什么,唯一不知道的是我们做了之后还在不在那里——就是当利益集团,不仅仅是个人利益,而是全社会利益都触动的时候这个改革就积重难返了。
我们中国高层领导讲到,我们现在从高增长阶段向中高速度转变的时候是稳中有变、变中有忧。我认为这种认识是最重要的,不要陶醉,到了利益障碍变成全社会的时候,就会出现欧盟主席容克讲的那个局面。
现在有哪些挑战呢?我给大家讲讲有八个方面的挑战,我观察到的。
1、高杠杆率的挑战
无论是宏观的杠杆率还是各分类杠杆率都偏高,必须有序地降杠杆,通过加强金融监管、严肃财政纪律,在降杠杆的同时建立长效机制。与之相关的是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构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防止大起大落。
相比而言,我国基本是国内杠杆,外债规模不高,国际收支平衡。与一些拉美国家不同,这有利于我们增加信心,增强降杠杆进度的自主性,例子太多了,我点一点就可以了,不展开。
2、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科创企业融资的挑战
这些在大部分国家都是挑战,都是短板,不仅是我国,其他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甚至发达国家,也面临这个情况。
我国建立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规范发展VC/PE基金,创设科创板、改善证券市场监管,并对资本市场加大了外资准入力度,提出了自由化的时间表,中国央行也借鉴欧央行的经验,创设了一些结构性工具,支持这些小微企业。
总之,中国以适宜的政策、有效的监管,改革和扩大开放相结合的方式应对挑战。(下转22版)
新闻推荐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这样一组数据,令人振奋——三年来,人民法院全力攻坚,共受理执行案件2043.5万件,执结1936.1万件,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