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焦点】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碰撞中走向融合
上周,小米集团公布2018年实现总营收1749亿元。这似乎意味着,小米创始人雷军和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10亿元“赌约”的结果趋于明朗。因为,格力电器早前发布的公告称,预计2018年总营收2000 亿元~2010 亿元。
2013年,在央视年度经济人物的颁奖晚会上,雷军和董明珠曾以5年后的营收为参照物定下了10亿元“赌约”。尽管从当事人近年接受采访的表态来看,这更像是个玩笑。但是,媒体却没有放过这个吸引眼球的话题。此后每年这个“赌约”都会被热炒几轮,今年甚至有媒体就“赌约”的合法性采访了多位律师和法学专家。
抛开结果不谈,这场“赌约”可以看作是互联网经济的代表人物雷军向实体经济的代表人物董明珠发起的一场挑战。
实际上,在此之前一年,互联网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战事”就已经拉开。2012年的央视年度经济人物颁奖晚会上,阿里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与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就以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领域的份额为参照物定下了1亿元“赌约”。同一年,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和京东CEO刘强东在微博上隔空喊话,以苏宁易购和京东商城的业绩增速为参照物定下“赌约”。
尽管参与者、赌注、参照物都不同,但是从这些“赌约”里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的趋势: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经济在那两年有过激烈的碰撞,尽管融合已初见端倪。
张近东与刘强东的“赌约”就是一个典型。张近东本是实体经济的代表人物,但是其拿来打赌的却是苏宁的互联网平台苏宁易购。彼时的苏宁已经意识到要向线上进军,抢占互联网市场。而京东也借着这场战争涉足电视、冰箱等大家电,扩大了销售版图,为其日后布局线下物流、零售等埋下了伏笔。
从随后几年的经济发展来看,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经济也确实是台上争锋、台下握手,不断在碰撞中融合。
以小米和格力为例,小米近年来开始布局传统制造业产业链,通过投资、收购一些传统制造企业,为小米的硬件产品提供线下渠道、供应链、研发生产等。格力则发展了自己的电商平台,并与主流电商进行深度合作,试图为消费者提供精准的个性化需求产品。
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之所以走向融合,一方面,实体经济需要拥抱互联网,推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制造业,传统制造业要实现从以机械化、自动化为主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需要利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互联网新技术。另一方面,互联网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线上人口红利逐渐放缓。而相对集中的线上资源为其布局线下奠定了基础。布局产业互联网,迈向产业融合,已成为互联网下半场发展的题中之义。
在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逐步走向融合的背景下,近年来类似二者对立的“赌约”已很少见到。正所谓不打不相识,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应该互相吸收对方的长处,在融合中实现自身的升级,共同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新闻推荐
漫画/勾犇扫描二维码微信看“沸腾”扫描二维码微信看“新京报评论”视点河流的价值并不只是发电,娃娃鱼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