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消费提防六个“坑”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险正走进千家万户。保险产品种类繁多,不仅能“以防万一”,有些还能“钱生钱”,保障理财两不误。不过,近年来保险消费的“坑”也不少,让很多投保者叫苦不迭。在 “3·15”到来之际,银保监会公布了2018年保险消费投诉情况:尽管投诉件数实现下降,但车险理赔难、寿险销售误导这两大“顽疾”依旧是消费者对保险业最不满意之处。
如何绕开保险市场的 “陷阱”“套路”,放心投保?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6类常见的侵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典型案例,提示保险消费风险,并给出建议。
互联网保险消费逐渐增多
重视和加强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保险业防范风险的第一道屏障,是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最终归宿。在“3·15”到来之际,银保监会公布了2018年保险消费投诉情况。数据显示,2018年,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共接收涉及保险公司的保险消费投诉88454件,同比下降5%。
尽管投诉件数实现下降,但车险理赔难、寿险销售误导这两大“顽疾”依旧是消费者对保险业最不满意之处;另外,互联网保险消费投诉增长,也正在从“新问题”变成“老问题”。财险方面,理赔难尤其是车险理赔难仍然是消费者最不满意的地方。在涉及财险公司的投诉中,79.86%都是理赔纠纷。其中,车险理赔纠纷投诉28820件,占财险公司理赔纠纷投诉总量的74.20%。消费者投诉集中在承保时未充分说明义务导致理赔争议、保险责任认定不合理、定损金额争议、理赔时效慢、理赔资料繁琐等问题。
寿险方面,销售误导依旧投诉量最高,2018年,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共接收人身险公司销售纠纷投诉16976件,占人身险公司投诉总量的42.63%。消费者投诉集中在夸大保险责任或收益、未明确告知保险期限和不按期交费的后果、未充分告知解约损失和满期给付年限、虚假宣传等问题。
另外,互联网保险消费投诉增长问题,也正在从“新问题”变成“老问题”。2017年,随着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在保险行业深度应用,涉及互联网保险的消费投诉逐渐增多,监管机构在通报2017年保险消费投诉情况时,首次出现了“互联网保险消费投诉大幅增长”这一问题。
这一情况在2018年仍未改变,涉及互联网保险消费投诉10531件,同比增长121.01%。其中,涉及财险公司8484件,同比增长128.25%;涉及人身险公司2047件,同比增长95.32%。投诉主要集中在以下问题:销售告知不充分或有歧义、理赔条件不合理、拒赔理由不充分、捆绑销售保险产品、未经同意自动续保等。
投保防“坑”需正确认识保险
为避免投保者“入坑”,近日,中国银保监会首次发布六类常见的侵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典型案例,以加强消费者风险提示,增强社会公众风险识别和自我保护能力,提升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这六类违规案例包括汽修单位利用保险消费者信息骗取保险金、人身保险电话销售业务误导宣传风险、故意夸大保险产品收益欺骗投保人销售行为、保险公司业务员隐瞒重要信息、代抄风险提示语、保险机构拒绝承保交强险及保险代理人虚假宣传“炒停”营销。
面对这些风险,投保者该如何防范?在车险方面,监管提醒消费者,交强险是强制保险,机动车的所有人或管理人应及时投保交强险。如遇保险机构拒绝或拖延承保交强险等行为,消费者可通过保险机构客服电话等渠道反映,或向监管机构投诉。
在寿险方面,监管提示提醒消费者:一是正确认识保险保障功能。保险是一种风险管理手段,保险产品主要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二是勿受高息诱导。有的销售人员在推销人身保险新型产品时,存在以历史较高收益率进行披露、承诺保证收益等销售误导行为。三是消费者购买保险时,应当仔细阅读保险条款,不要盲目跟风冲动消费,根据自身需求理性选择。四是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不轻信网络传言,相关政策信息应以官方渠道发布为准。如有疑问,及时通过官方渠道向相关保险机构咨询或向监管部门反映。
记者 王婷
新闻推荐
一名年轻人向记者展示其互联网金融透支额度。店铺内,是倍受年轻群体超前消费的潮牌商品。“挣多少用多少”“吃光用光,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