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特斯拉杀到家门口 国产新能源车新势力 “10000辆”策略能否一敌

成都商报 2019-03-14 02:49 大字

下降

全国汽车

生产141万辆

同比下降17.4%

销售148.2万辆

同比下降13.8%

增长

新能源汽车

生产5.92万辆

同比增长50.9%

销售5.29万辆

同比增长53.6%

(今年2月数据)

外患

1月7日,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开始动工,按照计划上海工厂年产能可达50万辆。同时,特斯拉CEO马斯克也在社交媒体称,特斯拉将在中国生产电池。特斯拉就此一步步走向“国产化”。

内忧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造车新势力”们压力更大,“在未来的两三年,新势力最大的挑战在于能不能拿出车。”这个“拿出车”的量产目标是在2018年完成10000辆。

这两天,特斯拉降价、关店等的一系列风波引起了不少的“焦虑”。

3月初,特斯拉宣布全面降价。特斯拉的官网显示,共8款车型的售价将进行下调,最多的一款降幅高达34.11万元。不过,十天后特斯拉又宣布提价3%,提价幅度小于降价。此外,特斯拉将在中国本土生产电池的消息也被认为是特斯拉进一步“国产化”的标志。

这次降价行为既引发了国内消费者的不满,也给予了国内新能源车企更大的压力。

3月11日,中汽协秘书长助理许海东在中汽协的信息发布会上称,“特斯拉降价及在中国建厂,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冲击。”“特斯拉都已经到家门口了”,车和家CEO李想也发布微博感叹,“好日子快要结束了”。

特斯拉“掉头”

从降价到涨价,从关店到只关一半

作为新能源车企的风向标,最近的特斯拉“风向”复杂。

3月1日,特斯拉宣布在售的8款车型进行价格下调。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Model 3降幅为2.6万~4.4万元;Model S降幅为1.13万~27.75万元;Model X降幅为17.45万~34.11万元;其中,Model X P100D降幅高达34.11万元。这是自去年11月至今特斯拉在中国市场进行的第3次价格调整,也是特斯拉自去年以来降幅最大的一次。

与降价同时发布的消息是,特斯拉宣布计划关闭绝大多数门店,并将销售转至线上,以节约成本。一时间,引起了诸多车主的不满。公开报道显示,上海、北京多家特斯拉门店出现特斯拉车主联合“维权”的情况。

不过,10天以后,美东时间3月10日,特斯拉发布涨价消息。上调旗下部分车型在全球市场的销售价格,平均涨价幅度为3%,售价3.5万美元的Model 3除外。同时,特斯拉关闭的线下门店数量将是此前宣布的一半。

除了降价涨价的消息,特斯拉与宁德时代(300750.SZ)就电池订单进行磋商的消息不胫而走。有消息称,特斯拉正在与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谈判,希望向后者采购充电电池,为特斯拉在上海工厂开始组装的Model 3车型提供动力。

但3月12日,宁德时代发布澄清公告称,截至目前,公司未与特斯拉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未签署任何商务协议。

不过不论是否已达成合作意向,特斯拉CEO马斯克也早在社交媒体上称,特斯拉将在中国本土生产电池,电池供应可能来自多家公司,以及时满足电动汽车电池需求。业内认为,这是继1月7日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开始动工以后,又一“国产化”的标志。

竞争压力加剧

造车新势力

提出年产10000辆

3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月份全国汽车产销数据。

汽车产、销齐降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还是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具体而言,今年2月,全国汽车生产141万辆,同比下降17.4%,销售148.2万辆,同比下降13.8%。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92万辆和5.29万辆,同比增长50.9%和53.6%。

也就是说,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是一块在高速增大的蛋糕。对于这块蛋糕,不仅特斯拉虎视眈眈,吉利、奇瑞、比亚迪等中国传统汽车品牌也势在必得。此外,在2018年,被视为中国“造车新势力”的蔚来汽车、威马汽车、小鹏汽车们更是显得来势汹汹。

在3月11日下午中汽协的信息发布会上,中汽协秘书长助理许海东也表达了特斯拉“国产化”后对中国车企的担忧,他认为,特斯拉降价及在中国建厂,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由于特斯拉良好的品牌效应及营销能力,如果按照此前的计划,上海工厂未来年产能可达到50万辆的话,会加剧整个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压力。”许海东称。

而在国内市场中,吉利、奇瑞、比亚迪、北汽、荣威等品牌纷纷布局新能源车业务,且在乘联会发布的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上位列前五,已经拥有了品牌信任度和大批忠实用户。

相比而言,“造车新势力”或许更为“焦虑”。

威马汽车合伙人、资深副总裁徐焕新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的采访时称,宝马、特斯拉的全面量产和推进市场,给了“造车新势力”们很大的压力。“在未来的两三年,新势力最大的挑战在于能不能拿出车。窗口期就这么多,能活下来的也就只会剩下两三家。”而对于很多车企而言,这个“拿出车”的量产目标是在2018年完成10000辆。

谁能笑到最后

“头号玩家”

有的完成销量 有的拿到融资

“特斯拉都已经到家门口了”,对于特斯拉的降价,车和家CEO李想发布微博感叹。他认为特斯拉Model 3补贴价格很可能在25万到27万元之间,呼吁“各位汽车行业的前辈和大哥们”重视起来,“时间不多了,好日子很快就要结束了”。

其实,不仅要面临特斯拉等车企的量产,国内的“新势力”还将面临今年新能源补贴政策的进一步退坡,国内的新能源车企、尤其是“新势力车企”将要面临更加残酷的“淘汰赛”。

在被问到“看好哪些造车新势力”的问题时,徐焕新没有直接回答,但除了自家品牌以外,他对红星新闻记者记者表达了对蔚来汽车的看好。实际上,除了威马汽车,蔚来汽车也被公认是“造车新势力”的“头号玩家”。

其实,在“造车新势力”中,也只有蔚来汽车在2018年完成了1万辆的销量。但最近的蔚来汽车却过得不太好:说好的自建工厂项目忽然停了。

3月6日,蔚来汽车发布2018年财报时宣布,近期已停止位于上海市嘉定区的生产基地建设计划,战略将聚焦于整车制造合作模式。另外,从蔚来汽车的业绩来看,从2016年到2018年,蔚来汽车净亏损分别为25.73亿、50.21亿、96.39亿,三年来每年的亏损额与日俱增,累计亏损已达172.3亿。

对于威马汽车而言,倒是有好消息传来。3月8日威马汽车宣布宣布,获得总额30亿元的C轮融资。资料显示,此次威马的融资由百度集团领投,太行产业基金、线性资本等参与投资;而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用户体验与技术研发。此次融资后,威马汽车累计融资金额接近230亿人民币。不过威马也没能完成“2018年内实现1万辆交付”的量产目标。

而号称2月底开始量产的首款新能源汽车“小鹏G3”的小鹏汽车,到如今也迟迟没有量产交付的消息。但面对特斯拉降价等消息,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发布长微博称“大家高估了特斯拉在中国的竞争力”。

不过,小鹏汽车倒是在“挖人”上动作频频:近日宣布,前东风标致销售部部长、市场部副部长刘培出任销售副总经理。此前有消息称一汽大众公关总监李鹏程出任小鹏品牌公关总经理;广汽丰田品质保证部及质量管理部部长宫下善次出任小鹏汽车生产质量高级总监。

内有量产交付的“忧”,外有其他车企竞争的“患”,哪些“造车新势力”会笑到最后?“现在走在前面的,不一定能走到最后。”徐焕新称。红星新闻记者 俞瑶 图据东方IC

新闻推荐

诺安固收团队再出新作诺安鼎利混合基金正在发行

A股市场连日来的回暖带动可转债走热,据报道,自春节长假后至2月27日,市场上仅有3只可转债出现下跌,其余118只均实现上涨,平均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