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A 股快牛与短牛的冷思考
■他山之石
■董登新
每遇股市大涨,有人就会挖空心思歌功颂德,赞美之词溢于言表;但每遇股市大跌,有人就会找借口指责管理者,甚至进行人身攻击。市场管理者的过度行政管制或“父爱”监管模式,直接打造了典型而尴尬的“政策市”,并由此衍生出了“政策市”的“骂文化”。
同样,在A股市场,每遇牛市,股民一哄而上、牛市一步到位,疯狂而短暂;每遇熊市,一哄而散、一盘散沙,熊途漫漫、没完没了。短炒、赚快钱,这是典型“散户市”独有的一种“赌文化”。
正因如此,在“政策市”里,监管层的每一句话都会被市场逐字分析、过度解读,甚至能被机构整出一套极具鼓动性的专业股评报告;为此,监管层讲话总是提心吊胆、小心谨慎,尤为糟糕的是,凡A股改革新政出台,监管层似乎总要看股指涨跌的“脸色”行事。
在“散户市”里,每天90%左右的成交量都是由散户积极主动完成的,他们高频率换手,频繁买进卖出。所谓“顺势而为”,其实,就是机构一声令下,散户奋勇当先,主动跟风、抬庄、买单,这种炒法叫“机构炒散户”,这是A股短炒、赚快钱的公开秘密:股市只要开始反弹,一些机构就会急不可耐地讲故事、编题材;牛市刚刚起步,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进行牛市宣传,今天说牛市目标8000点,明天又说攻上1万点不是梦。一些机构将散户当猴耍,愚弄股民,从中谋取不义之财,最后将小散吊在半空暴揍。
因此,A股必须要改革,那么,我们具体要改什么?其实,套路很简单:
第一,A股一级市场必须“去行政化”。通过全面推行注册制改革,淡化过度行政管制,尊重市场机制,真正实行IPO节奏与IPO定价的市场化,打破“政策市”自我禁锢的枷锁。监管层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市场监管上,主要任务是严查严打证券违法犯罪。我们既不能用过度行政管制代替市场监管,更不能用过度行政管制代替依法治市。
第二,A股二级市场必须“去散户化”,让机构之间对等博弈。通过大力培育股票型公募基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以及股权类资管公募产品,同时引导散户通过直接购买这些公募产品来间接参与股市投资,让小散主动放弃进场亲自搏杀,最终去散户化。当然,牛散仍可继续留在股市与机构对赌博弈。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构建国民三支柱养老金储备体系,让家庭和个人通过三支柱养老金储备,为养老而投资,为养老而理财,只有这样的长期投资,才能更从容、更理性、更快乐!
第三,还原股指期货及融资融券的“做空”功能。打破A股市场只能单边做多的“窗口指导”,通过建立并完善金融衍生品的“做空”机制,一方面让资本市场的交易更充分、更有效,同时对冲平滑单边杠杆“做多”的泡沫风险,比方,我们的两融业务只有高杠杆的场内融资和场外配资,却没有对应规模的融券业务,这是两融制度的畸形;另一方面,做空机制也是境内外机构投资者风险对冲、风险管理的必要工具,尤其是国际资本更需要它。
上述三方面的改革落实后,有望为未来的A股市场打造一个理想的生态环境。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作为“机构市”的美国股市,它的慢牛为何能长达10年之久,它为何又能如此从容、淡定?
其实,20世纪80年代之前,美国股市也是一个“散户市”,但自从1981年401(K)计划落地实施后,美国私人养老金(第二、三支柱养老金)规模快速扩张,这是美股从“散户市”转向“机构市”的唯一最为有力的解释。
截止2017年底,3亿美国人已拥有28万亿美元的私人养老金储备,事实上,这一天文数字与国家社保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它是纯粹的私人养老储蓄行为!正是这28万亿美元的私人养老金,有力支撑了美国庞大的资本市场。私人养老金持有美国公募基金净资产的一半,它使得公募基金成为美国股市真正的长期投资者,进而二者共同成就了美国慢牛的从容与淡定。
事实上,美国股市交易量只有10%左右是由散户完成的,而其余90%左右的成交量则是机构投资者之间博弈的结果。这就是典型的“机构市”,机构之间的对等博弈,很容易形成有效市场均衡。
美股“慢牛”的长周期,不仅从容,而且淡定,还有另外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慢牛可以通过逐年增长的利润来自动抵消或摊薄“慢牛”市盈率的缓步推升、水涨船高。这也是慢牛内在的一种自我平衡机制。
新闻推荐
■申万宏源证券桂浩明科创板无疑是当前股市最大的热点之一,很多人都在关注科创板的相关制度和业务规则,这当然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