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陈永伟:为什么小微企业融资还是那么难?

界面新闻 2019-03-05 11:30 大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陈永伟《比较》研究部主管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力度,释放的资金全部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等,切实使中小微企业融资紧张状况有明显改善,综合融资成本必须有明显降低。

实际上,只要我们简单翻一下每年的“两会"新闻,就会发现,“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焦点,致力于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政策可以说是每年都有。但是,多少年都过去了,这个问题并没有被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依然很难。

这似乎是十分不可思议的!前几年,小微企业融不到资主要是因为金融服务的缺乏。当时,企业融资主要依靠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小微企业由于缺乏相应资质,很难获得它们的贷款支持。但近些年来,我国的金融市场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类新型金融机构纷纷涌现,可是这并没能显著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度。在实践当中,很多新型的金融机构(包括很多P2P平台)都更愿意把钱借给个人,却不愿意把钱借给小微企业。有一位创业的朋友曾打趣地和我说:“我走在路上,老被人骚扰问要不要借钱,让我很烦。于是我对他们说,我是个小老板,能不能帮企业借点钱,骚扰我的人就跑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为什么金融机构宁愿给个人贷款,却不愿意给小微企业贷款?究其根本,还在于其背后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金融机构在提供贷款时,最关心的是自己的预期回报。这个回报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率,二是违约的风险。很显然,更高的利率,或者更低的违约风险都会让预期回报更高。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企业以20%的年利率借款100万,但是却有10%的违约概率,那么这个企业在一年后预期的还款金额就是100×(1+20%)×(1-10%)=108万元,金融机构获得的预期回报率就是8%。很多金融机构在贷款时,对预期回报率都会有一个目标,例如10%或者15%。给定这样一个目标,如果贷款对象的违约风险较低,那么金融机构向它要求的利率就可以较低,而如果贷款对象的违约风险很高,那么金融机构就会对其要求更高的利率作为补偿。因此,贷款对象的违约风险,就会影响到其获得贷款的成本,也就是利率。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怎么评估贷款对象的违约风险。就此,金融机构会着重看其现金流状况和可质押物。一般来说,如果贷款对象的现金流比较稳定,金融机构就会认为其违约风险比较低,因而会比较容易对其提供贷款。与此同时,如果贷款对象有足够的资产来进行质押,那么它的违约风险也会较低——因为无论其未来收入如何,金融机构总可以用质押物来抵债,不会亏本。

对于大企业来讲,以上两样条件都是比较容易满足的。总体来说,大企业的业务状况会比较稳定,对其经营风险是比较容易把握的,而且资本会相对丰富,可质押物也会较多,这就决定了其违约风险会相对较低。因此,金融机构就更愿意以较低的利率将钱贷给它们。对于个人呢,虽然他们的收入可能并不稳定,也未必有足够的可质押物,但他们都生活在一个社会网络中,即使自己还不了钱,也可以向亲朋好友举债来还。更为重要的是,在现行制度下,个人并不能破产,所以理论上只要时间久,他们总能还清自己借的钱。从这个角度看,金融机构也不太担心个人的违约。

而小微企业的情况却完全不同。现实中,小微企业的开业时间往往较短,为了节省成本,其会计状况也通常不太规范,这使得金融机构很难对其经营状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即使有一些企业事实上拥有清晰的商业模式和稳定的现金流,也很难向金融机构说明。此外,它们的资本也相对单薄,可质押物也很少,因此从银行的角度看,它们的违约风险就很高。

既然违约风险高,那么如前所述,就需要用一个较高的利率作为补偿,但这就会产生所谓的“逆向选择"问题。试想,如果有一家小企业需要一笔资金,并可以用这笔资金稳定地产生20%的回报,而金融机构的收益目标是10%,那么这家企业如果以15%的利率向金融机构贷款,则会让双方都获益。但是,如果企业并不能证明业务的稳定性,银行根据经验,认为其有20%的违约风险,那么为了达到10%的预期收益目标,就必须要求37.5%以上的年利率。显然,这已经超过了企业可能的投资回报,因此这家企业就不会贷款。那么,什么企业会选择用这么高的利率进行贷款呢?只有那些风险很高、成功后收益也较高的企业(注意,由于经营风险大,因此如果计算预期的经营收益,它们未必较高)。因为对于它们来说,如果赚了,收益足够弥补利率;而如果亏了,亏的也是别人的钱。

基于以上的逻辑,我们可以知道:当存在信息不对称时,那些经营比较稳定,但收益率较低的企业将不得不面临很高的融资成本;而金融机构的贷款对象,又往往是风险较高的企业。显然,从社会角度看,这是一种很大的效率损失。

明白了这点,我们就不难知道,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就不能单纯靠加大信贷总额,或者要求金融机构向它们倾斜。因为只要信息不对称存在,只要金融机构还是自主决策的,那么逆向选择问题就会存在,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就很难下来。而相比之下,如果能够抓住“减少违约风险"这个牛鼻子,或许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要做到这点,可以从两方面下手:

一是依靠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建立更为科学的风险评价和控制体系。对于这一点,一些互联网企业已经有了相应的实践。例如,蚂蚁金服就依靠自身拥有的大数据,从海量的收款码中识别出了真正的经营者,并对其经营状况进行了比较精准的画像。同时,还根据“花呗"数据,对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花呗套现的状况进行了提前预判,将可能的套现行为“扼杀"在了萌芽状态。这些工作就比较有效地降低了贷款企业的违约风险,进而有效降低了放贷利率。

二是积极探索企业无形资产的金融化,让小微企业有更多资产可供抵押。事实上,不少企业虽然没有足够的固定资产,却拥有像知识产权这样的无形资产,但由于这些无形资产比较难以估价,因此也就难以用于融资时的质押。从这个角度看,如果可以建立起对这些无形资产的评估体系,研发它们的相关金融产品,就可以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多质押品,让它们的融资变得更为容易。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责编邮箱:yanguihua@jiemian.com)

新闻推荐

我国今年将发射 8 — 10 颗北斗导航卫星

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记者4日从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了解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今年将继续高密度全球组网,计划发射8—1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