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嘉科董事长:代工没前途必须做自主品牌
锐嘉科董事长王迅 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 资料图
近日,在上海陆家嘴的办公室,锐嘉科董事长王迅向澎湃新闻记者演示了手中的一款带有投影功能的手机,“这个投影模组不发热,很省电,很多行业用户有这种需求,国内主要是政企用户,我们也向海外销售,手机价格在1000美元左右。”
在手机头部加载投影模组,用户可以把手机里的视频或PPT等内容放大显示,这类需求在某些轻商务、轻娱乐的细分人群中很有市场。
6年前,锐嘉科从一家手机ODM厂商向自有品牌转型,推出了青橙手机,以定制手机概念加入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如今,青橙手机只做高端垂直细分市场,为有特别需求的行业用户提供手机。
2018年年初,锐嘉科再次启动战略转型,计划通过三年时间转型成为一家智能物联网公司,彻底挥别以往的手机ODM业务。锐嘉科新的战略规划业务分成两块,一个是面向C端(消费者端)的智能硬件,品牌是青橙;另外一个是B端(商业用户端),物联网软件服务和集成,品牌是锐嘉科。
王迅称,企业做战略升级要提前一些时间,即便这意味着放弃了一些成熟的业务会有些损失,但早退比晚退出更容易一点,“我们认为智能物联网市场将有大的战略机会,会有很多小独角兽企业冒出来。”
品牌情结:代工没有前途,唯有做自己的品牌
代工企业转型做自有品牌,以往成功的案例不多。但王迅自己一直有品牌情结,这也是锐嘉科转型时选择走自有品牌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刚开始只是生产手机,后来又做设计,再后来是设计加上生产,今天往自有品牌上转,2B和2C都打自己品牌,从代工慢慢转向做品牌。只做代工是没有前途的,现在产能过剩,唯有做自己的品牌,有附加值的品牌,这是中国产业的必由之路。”王迅称,中国是一个大陆型国家,市场够大,长期做品牌是有价值的,但路难走,需要很长时间。
6年前,锐嘉科推出青橙手机时,中国手机市场正值互联网模式兴起,年轻人刚刚开始用上智能手机,青橙手机的定位也是面向年轻人,推出具有性价比的智能手机。
针对当时智能手机配置比较低的现状,青橙手机提出可定制概念,通过网上定制可以有更高的配置、后壳上刻字等定制服务。
王迅称,可定制的概念并没有过时,而是有了变化。“现在智能手机配置都很高了,功能不需要定制了,现在定制的个性化显形的定制,特别的图案、名字等。”
据王迅介绍,青橙手机之前一直走运营商渠道做千元级,高峰期一年有2000万台的销量,但这一市场去年开始也快速下滑,青橙手机也会慢慢淡出这一市场,转做高毛利的高端产品。
“上海是一个非常规范的地方,产业链非常全,但是对品牌的创业者来说,成本太高,不容易去试错,互联网品牌、消费者品牌、硬件品牌出来很难。但对2B和2G这些行业应用还是比较好的,它们规模不需要大,毛利有支撑。”王迅称锐,嘉科做品牌还是小学生,不着急,慢慢来。
5G战略机遇:三年完成智能物联网转型
5G时代为锐嘉科带来了新机会。
“以往的生态是单一的,现在是要共生的,每一个智能硬件都可以做得很好,每个小生态都很繁荣。5G时代很多小的独角兽,很多物联网公司会出来。”王迅称,这也是锐嘉科向智能物联网转型的最主要原因。
“企业转型要不向产业链上游转,要不往客户端转,要不往下游去转型。我们是往客户端转,更加符合国情,每个转型都不容易。”王迅称,锐嘉科把原来的智能硬件技术用在行业里面,把行业市场打通,客户需求这块要补上,两个事业部协同,做成智能物联网时代的智能硬件平台。
“围绕物联网的智能硬件做个平台,不仅我们自己做产品,围绕智能硬件做一个生态,我们让这些小厂商甚至集成商都可以进来,打造一个2B、2G的行业应用的生态。我们也建个云,提供系统集成和智能硬件和云服务。比如说车上挂一个智能车载,只要接入我们的网,直接一装就可以了。物联网需要共生共同繁荣的生态。”王迅称。
据介绍,去年初,锐嘉科开始做智能物联网业务,目前这块业务营收占比20%-30%,智能硬件业务占70%-80%。
“我们希望通过三年时间完成基于物联网的生态,打造出一个基本的规模,变成一家物联网公司,核心的产品智能硬件和系统集成。”王迅说。
“不跟上产业链升级就要被淘汰”
因为正在进行业务调整,锐嘉科2018年营收下滑比较多。
但王迅对规模并不太在意,“公司越大死得越快,你看摩托罗拉、诺基亚都死得很快,关键在于你的核心竞争力强不强,科技企业一个战略失误一家企业就没了,要么一个技术路线,要么是一个市场战略偏差。科技企业非常残酷,你看现在这几家非常大,但5G时代并不一定是这家企业的机会。”
王迅称,市场战略和技术路线是经营者可以把控的,但越大的公司越难改 ,先发展起来的公司在技术变革、技术突变的时候 ,很容易被淘汰掉。锐嘉科的每次升级都是中国产业链升级的时间点在里面,不跟上就要被淘汰,希望一直跟着产业链成熟。
期望民企跟国企同样待遇
作为一家上海本土科技公司的创始人,王迅认为,上海总体的创业环境是非常好的,政府法制化程度、透明度都是很高的,上海适合做一些附加值高的,有人才壁垒的业务。
王迅称,如果给民企的政策跟国企一样,相信上海会出来很多品牌。
他建议,上海的产业引导资金加大对上海品牌的投资支持,“上海一直是对基础设备投入比较大,对品牌投入比较弱,投入资源偏少, 真正落地的资源配置没跟上。你建立大科学中心、研究机构,技术的影响力还是要有品牌才能体现出来。重视品牌要像重视科创中心那样,技术和品牌都是微笑曲线两端,都非常重要。”
新闻推荐
五部委发文明确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举措 强调市场运作,落实差异化监管
本报济南2月12日讯(记者张頔)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