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长江“化工带”应拒绝“一刀切”式治理
长江化工带的整治工作往往投入大,周期长。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化工区要实现生态转型,切忌简单以离长江的距离作为依据“一刀切”式治理,必须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摸清家底,从本质环保和本质安全出发,优化园区和产业规划,发挥法律和市场的作用。
摸清家底 切忌“一刀切”
地处长江下游的江苏省,沿江分布有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八市。八市企业集聚,其中化工企业有4271家,长江岸线1公里范围内的有195家,化工园区37个。为腾出沿江高质量发展空间,江苏对全省54家化工园区进行全面梳理,建立化工园区退出机制,坚决取消不达标化工园区。
湖北全省现有化工企业1021家,其中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105家,沿江1公里至15公里范围化工企业455家;化工园区58个,园区外的化工企业456家,园区内的化工企业565家。
为使“关改搬转”成为沿江化工企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机遇,湖北省计划每年统筹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这一工作,并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和“一企一策”任务清单,对搬迁企业提供土地、资金等政策倾斜。
多位环保基层干部认为,环保整治是企业转型升级必要条件,在治理中应从本质环保角度出发,强化源头防治、过程清洁、末端治理的全过程管控,以防污治污带动企业及园区环保设备升级、工艺技术提升和管理水平提高,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生命力,筑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长江沿线1公里化工带整治过程中,众多化工企业认为这一概念对于“长江大保护”十分必要,尤其是散布在长江边上的大型危化品储罐,存在环保和安全隐患。但在开展沿江化工企业整治和规划时,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行业、产业和化工产品进行分类考察,并兼顾好入江河流的整治工作。在化工带整治过程中,摸清家底才可对症下药。
“过去之所以将企业规划在长江边,也是考虑到化工行业取水量较大,沿江化工企业整治的核心是减排和升级,不能简单以离长江的距离作为依据,“一刀切”的进行治理。”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家海说。
发展循环化工 优化园区和产业规划
多位干部和业内人士认为,化工产业的污染问题不仅是技术和成本问题,还有管理问题,要在优化布局、综合治理、循环利用、转型升级上下功夫,将产业发展纳入绿色、低碳、循环、规范的轨道。
建设化工园区的本意是让产品环环相扣,把原料“吃干榨尽”,组成完整循环产业链,但一些化工园区只能称作是化工企业集中区,产品无法循环。刘家海认为,园区治理需要若干个企业协同配合,共同做好循环利用和一体化发展,才会实现生态和效益的双赢。
在镇江新区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园,以东普化工等无机化工企业为核心,为园区内江南化工、原宏达新材料等其他化工企业提供氯气、氢气、烧碱等生产原辅材料;原宏达新材料等企业生产有机硅产品,为江南化工生产白炭黑提供甲基三氯硅烷等原料;江南化工生产白炭黑产生的副产品氯甲烷也可作为原宏达新材料的生产原料,形成“你给我余气废渣,我还你原辅材料”的循环产业链。
“过去环保部门的工作往往停留在末端检测和处罚,这样的做法其实治标不治本。”江苏省镇江新区安环局副局长顾祥刚认为,当前的环保整治工作倒逼企业及环保部门提高管理水平,从末端治理扩移到全过程管控,努力形成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园区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尊重发展规律 发挥市场作用
业内人士认为,长江经济带化工整治慢不得、也急不得,慢不得是因为生态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积极谋划短期和中长期绿色发展规划;急不得是因为还清历史欠账、攻破技术难关、企业提质增效等都需要时间。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高污染、高能耗和高风险问题,应通过行政、法律、市场、技术等手段协同解决。”江阴市环保局宣教科姚奎说。
尝到污染“苦果”的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园区产业项目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两方面。
“为了拆除码头,我们事先研究了18部法律,经过反复交涉和努力,目前云溪区11公里码头范围内,关停了6个码头11个泊位。”云溪区交通局局长吴勇认为,随着环保整治的不断深入,环保部门系统内部的学法和对外的普法工作必须同步推进,从而提高环保执法者依法保护环境的能力和水平,为保证法律得到切实遵守和执行创造条件。
此外,云溪区区委书记张中于、武汉市金融工作局金融一处处长阎鸿等人认为,长江化工带的生态修复需要更多政策支持,可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搬迁改造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等方式募集资金,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保形势,顾祥刚等人建议,让民营资本参与化工带转型,发挥第三方专业优势。江苏省镇江市已开始探索由社会资本与国有公司共同组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公司。在该项目中,政府是监管方,企业是运营方,政府负责对企业的建设期及运行维护期的绩效考核,企业负责化工园区的监控及运维系统建设,包括实时在线监控系统、治理系统、质量保障实验室、工程技术咨询服务中心等。
多位环保干部认为,环境整治是大范围长时间的行动,治理并非一夕之功,除了有宏观的政策导向,还需有细致的处理方案,不能以简单的问责代替整改,要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权和事权的关系,按照行业发展规律依法整治。
(原标题 长江“化工带”应拒绝“一刀切”式治理)
新闻推荐
2018年单边下行的A股是否会在2019年迎来曙光?近日,澎湃新闻记者陆续采访了一批行业首席分析师、经济学家等,回顾2018年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