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盲目扩张 富国基金频现巨亏

青岛早报 2019-01-22 07:00 大字

——“还有一元买入的在坚守吗? ”

——“抛了一半”“在呢,就当没有它,反正亏那么多了”“本金快亏完了,我就留着看看还能不能创新低”“亏了9万多,坚持就是胜利”。

这是发生在一家知名理财平台基金吧里的一段对话,这些网友共同把矛头指向了一只堪称巨无霸的基金——富国改革动力基金。在这只基金的讨论区里,每天都有基民在打卡,吐槽抱怨者甚众,也有少数巨亏者表示要补仓或坚持持有。

富国改革动力基金成立于2015年5月,初期规模130亿元。成立三年半时间以来,该基金频频跑输基准,在所有股票类基金中,一直比较靠后。根据富国基金官网公布的数据,2018年年底,该基金资产规模仅剩21亿元,发行总份额也跌至51.49亿份。截至1月17日,该基金净值跌至0.42元,较成立时下跌58%。

事实上,市场上还存在不少类似的巨亏基金。

多位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在过去几轮行情较好的市场里,一些基金公司在管理费和规模效应的诱惑下,盲目扩张,却未能匹配足够的管理能力,最终自食其果,导致基金回报率为负,投资者利益受损。

华南一家中型基金公司总经理直言,这些基金出现的背后,还与一些基金公司管理体制不健全有关,包括投研考核标准、考核周期等。

“尴尬而失真”的扩张

在公募基金行业里,每一次百亿级产品出现,都会引起一阵欢呼和瞩目。对规模的追捧似乎已成为这个行业的思维惯式。但若不叠加严格的风控体系、出色的投研能力和稳定的投资收益,这些暂时的繁荣都只是一场虚幻的泡影。

中国央行在2018年解读货币市场基金新规时便提到,目前,行业部分基金盲目扩张,存在系统性风险隐患。

前文提及的富国改革动力基金成立之初就是一只百亿级产品。该产品首募时每份1元,发行总份额为132.55亿份,超过14万户基民参与进来。成立三年半以来,该基金经历了3位基金经理,但这只基金没有一天赚过钱,仅有成立之日净值为1元,此后一路震荡下跌至0.42元,均属于“一亏到底”。

同样亏损严重的还有易方达新常态基金、工银瑞信互联网加基金等。他们发行初期规模皆超百亿,但成立至今亏损也都超过了五成。两只基金的投资目标同样提及“通过精选个股和风险控制,力求为基金份额持有人获取超过业绩比较基准的收益。 ”“这几只基金都成立于牛市中,在当时的市场行情下,有很多基金公司发行新产品,投资者也愿意买单。但其中有一部分基金在管理上没跟上来,再叠加如今不是很好的行情,导致产品最终亏损。”上述华南基金公司总经理表示。

他认为,基金公司在发行产品前要审慎考虑,不能只顾及管理费和产品规模,借风口盲目扩张规模只是短视行为,要把眼光放长远,注重长期稳定的业绩。

他补充到,因为盲目扩张,有些公司的基金经理兼任多只产品的基金经理,给他们管理产品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很多情况下,他们负责的这些产品风格有很大的不同,主题、行业、规模同样差别很大,基金经理不是万能的,往往只擅长管理某一类产品,这个对他们来说太难了。 ”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权益类产品投资总监指出,现在之所以有很多迷你基金大批量出现,清盘潮一浪高过一浪,也和基金公司盲目扩张基金产品数量有关。

盲目扩张利益受损

基金公司盲目追求发行数量,追求管理费和规模,无视业绩的做法,无疑会损害投资者利益和基金公司的声誉,同样也会使基金行业的形象大为受损。

招商基金一位产品部人士表示,唯有自我救赎,提升“内功”,增加投研宽度与深度,为投资者创造真实可持续的回报,才能赢得投资者的信赖和认同,从而吸引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入。 “在市场高点时,投资机构保持理性克制欲望很重要,盲目扩张的结果就是推着投资者高位站岗,得不偿失。 ”

事实上,并非所有成立于牛市中的基金表现都不尽如人意。比如,在2008年市场大跌之前,公募基金业曾发行了一批基金产品,其中诺安配置、新华成长、大成回报等在成立后均依靠成立后骄人的业绩完成了“自我救赎”和U形反转,实现了规模增长。

同时,在公募基金行业扩张步伐放缓,存量博弈格局明显的当前,找到自己的生存点并发力深耕,建立健全投研体系和考核标准,对基金公司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前博时基金股票投资部总经理邓晓峰曾指出,大资管时代,基金风格有明确的划分有利于机构投资者进行选择。尽管投资风格细分后会各具特点,但投资的基础就是寻找好的公司,通过上市公司的成长与价值创造投资回报,这是一个基本不变的逻辑。 据《经济观察报》

新闻推荐

年报季本周拉开序幕 333家业绩预增 8公司净利增幅1000%

东方IC供图根据沪深交易所公布的上市公司2018年报预约披露情况,首份年报本周将面世,“年报季”由此拉开序幕。Wind...

 
相关新闻